探秘东北“怪”民俗:冰雪里的烟火气

发布日期:2025-10-31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窗户纸为啥要糊在外面?”“旧时姑娘真的会叼旱烟袋吗?”近日,一场以东北“怪”民俗为核心的研学活动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温情启幕。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三年级的440名学生怀揣满心好奇,在“课堂讲解+动手实践+展馆探寻”的沉浸式体验中,揭开东北民俗的神秘面纱,于冰雪大地的烟火气里,触摸地域文化的温度与先辈的生活智慧。


授课环节以热烈的互动拉开序幕。老师率先抛出问题:“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北特色民俗”孩子们踊跃作答,“东北人爱扭秧歌”“冬天爱抽冰猴”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热闹的讨论中,话题自然过渡到“东北八大怪”这一核心主题。为让学生带着明确目标学习,老师提前分发研学任务单,清晰标注需了解的民俗内容与探究方向,引导孩子们主动走进地域文化的深处。


随后,老师借助生动的PPT图片,逐一对“东北八大怪”展开细致解读。“窗户纸糊在外”,是先辈应对严寒的智慧结晶,纸中夹的麻绳、表面涂的豆油,皆是抵御风雪的巧思;“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人对抗漫长冬季的生存智慧,如今更成为铁锅炖、酸菜白肉等特色美食的灵魂,承载着一代人的味觉记忆;“狗皮帽子头上戴”,因狗皮货源充足、耐用防潮,成为过去东北人抵御严寒的“标配”,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活韧性……从民俗的具体形态,到背后的地理与历史成因,再到所承载的生活意义,老师讲解得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课堂上满是对地域文化的好奇与探索欲。


光听讲解不足以感受民俗的魅力,手工制作环节让学生们亲手“触碰”文化。老师为大家分发精心准备的材料包,手把手指导制作民俗主题布贴画。孩子们兴致盎然,凭借巧思用东北大花布为画面中的人物“穿上”花袄,让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东北民俗小景”跃然纸上。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对东北民俗的兴趣与热爱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地域文化的种子开始萌芽。


课堂学习落幕,展馆参观成为知识“落地”、文化共情的关键环节。出发前,老师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喧哗、不触摸展品”的参观准则,随后带领学生们有序走进展馆。大家聚焦与东北民俗相关的展品,仔细观察、小声交流,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知识,在实物的映衬下变得具体可感。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东北民俗的理解,更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独特魅力,对家乡的认同感在心中悄然升温。


这场融合民族特色与人文精神的研学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系统掌握了“东北八大怪”的知识,更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地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的种子。它让孩子们明白,那些看似“怪异”的民俗,皆是先辈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智慧结晶,是东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堂特殊的“文化课”,不仅为孩子们培养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写下生动一笔,更助力他们在成长中坚定地域文化自信,怀揣对家乡的热爱,成为东北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