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黑土韵 四族北疆情

发布日期:2025-06-12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黑龙江省博物馆精心策划了“非遗黑土韵 四族北疆情”活动,与新区花园校联合展演,现场气氛热烈。悠扬的音乐与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讲述带领现场同学们深入领略黑龙江“四小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独特文化魅力。三名学生化身非遗“体验官”,在沉浸式展演中解锁北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密码。活动全程穿插同学们的惊叹、互动与感悟,让古老技艺在青春视角下焕发别样光彩。


6月12日“非遗黑土韵 四族北疆情”展演活动在主持人的精彩开场中拉开帷幕。他们用饱含深情的话语,讲述着黑龙江这片土地与“四小民族”的深厚渊源,生动地描绘出这些民族在北疆大地续写生存智慧、守护璀璨文明的动人画面,迅速将同学们带入到神秘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世界中。


“狍皮帽——鄂伦春族的生命印记”环节,身着鄂伦春族服饰的同学与主持人默契配合,通过情景演绎介绍鄂伦春族与狍皮帽文化,生动的向现场同学们介绍狍皮帽制作过程,选材、晾晒、鞣制、裁剪等工序。随后,主持人、同学依次朗诵,介绍了鄂伦春族非遗的丰富内涵,从摩苏昆的吟唱、桦树皮工艺品,到狍皮服饰、吕日格仁舞、口弦琴,全方位呈现了鄂伦春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啊朗赫赫尼”随着孩子们的一首童声合唱《乌苏里船歌》,歌声悠扬,仿佛将同学们带到了乌苏里江畔,看到赫哲人撒网捕鱼的丰收场景。主持人身着赫哲族服饰,讲述着赫哲族的渔猎生活和独特的鱼皮、桦树皮制作技艺。精美的鱼皮和桦树皮画在同学们与志愿者的展示下,尽显赫哲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鱼皮画和桦树皮画展示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纷纷被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所吸引,赞叹声不绝于耳。


鄂温克族的篇章中,主持人描绘出鄂温克族故乡的美丽风光和他们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画面。从传统的游猎生活到现代的定居生活,鄂温克族始终坚守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热爱。古老的“伊堪”舞蹈在舞台上精彩呈现,舞者们身穿民族服饰的身影在火光中摇曳,以独特的舞步和手势讲述着祖先的故事,传承着民族精神,让同学们沉浸在鄂温克族的独特文化氛围中。


“哈尼卡”作为达斡尔族别具一格的民间纸偶艺术登场。舞台上穿着达斡尔民族服饰的少女现场正在制作“哈尼卡”并详细介绍了哈尼卡的起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孩子们的玩具,更承载着达斡尔族的生活技能、传统习俗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现场展示哈尼卡制作过程和精美的成品,并且给在场的每位同学们分发“哈尼卡”纸偶,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通过对达斡尔族“哈尼卡”的精彩讲述,同学们深入了解到达斡尔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活动在全体人员合唱《爱我中华》的激昂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非遗展演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黑龙江“四小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首次打破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形式,以唱、跳、展、演新组合方式,更激发了大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有同学说:“以前觉得非遗很遥远,现在发现它们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黑龙江省博物馆与新区花园学校联合举办的展演活动,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一座桥梁,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