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童趣交融 文物活化绽放新魅力
发布日期:2025-06-03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端午小长假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与其合署办公)以“古韵端午 民俗飘香”主题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节日期间,两馆区共策划推出12个特色文化活动和13个展览。活动期间,线上线下累计吸引观众3万人次,双节同庆系列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生机。

古韵端午,传统民俗焕发时代生机
端午节当天,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阳光大厅“古韵端午 民俗飘香”活动拉开序幕。观众通过互动问答、趣味投壶、诗词朗诵等环节探寻端午历史脉络,古风舞蹈表演更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民族馆区推出“金榜题名,一举高‘粽’”公益活动。中高考考生通过摘取高“粽”、领取“金榜题名”条幅等环节,在传统民俗中减压迎考,将端午祈福与学子关怀深度融合,传递“一举高中”的美好寓意。

“相约龙博”配合双节活动开展系列课程。“龙舟破浪,粽情端午”,通过讲解端午节习俗与文化内涵,带领观众深度认知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二十四节气之旅——芒种”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为切入点,结合趣味农事体验与节气手作制作,向青少年普及农耕文化知识,生动诠释芒种节气“忙收忙种”的农时智慧。此外,“穿越时光华彩,感受丝织魅力”则聚焦“北国马王堆”金代齐国王墓丝织品,通过文物讲解与互动探讨,揭示古代丝织技艺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价值,通过千年前的精美丝织品纹样触摸中华文明华彩。

童趣六一,童心点亮文化传承

“六一”前夕,黑龙江省博物馆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精心打造了“指尖绽芳华 爱心传温暖”主题系列活动。在“镜映山水 扇绘童心”活动中,科普老师生动讲述铜镜故事,专业手语老师全程翻译,确保每位特殊儿童都能沉浸其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在团扇上描绘心中的山水,每一笔都闪耀着独特的想象力。“指尖艺术绘韵”非遗创作展台前,这些特殊的小艺术家们正专注创作非遗作品——剪纸的巧思、鱼皮画的灵动、掐丝工艺的精致、脸谱的传神,无不展现着他们的艺术天赋。孩子们眼中闪烁的自信光芒,正是这个节日最美的礼物。博物馆用平等与尊重搭建的舞台,让特殊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光彩。

六一儿童节当天,《奔跑吧!“六一”亲子博物馆探秘之旅》在省博物馆火热开场。孩子们化身“小探险家”,手持文物拼图线索展开寻宝挑战;家长则在互动区通过踢毽子、弹玻璃珠等怀旧游戏重温童年记忆。活动尾声,亲子家庭携手完成趣味任务,在欢声笑语中拉近文化传承的代际纽带。同期,民族馆区以“童心织梦·传世奇缘”为主题推出三场故事会活动。“寓言智趣工坊”通过粘土创作、猜谜擂台与情景故事会,带领孩子们重新诠释“井底之蛙”的哲理;“神话秘境”沉浸式剧场中,小参与者们以肢体演绎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传说,在协作游戏中领悟坚持与责任的真谛。“民间传说手作剧场”将七夕鹊桥、化蝶传说等元素融入动态贺卡制作,孩子们将创意诗句封存于“故事漂流瓶”,寄给未来的自己。两馆联动不仅为儿童搭建了触摸历史的桥梁,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让千年文明在童真视角下绽放新光彩。


双节同庆期间,展览精彩依旧。龙博基本陈列《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蕊寒香冷 蝶舞迷芳——黑龙江省博物馆藏蝴蝶标本展》以及"每月一星"展出吴昌硕《墨梅图》等,展现文化特色。民族馆区《鸾凤和鸣——汉文化传统婚俗展》《孔子与孔氏家族》等展陈,让公众感受中华文化交融之美。

2025年"古韵端午"主题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活动期间,两馆区通过特色活动以及主题展览,构建起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随着端午香囊的余韵渐渐散去,这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之旅留给参与者的不仅是五彩绳结和粽叶清香,更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成为龙江大地上一道永不落幕的风景线。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