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虎年新春系列云展(四) ——吉祥花开 满目皆春

发布日期:2022-02-04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博物馆虎年新春系列云展,邀您文化过年,在“活起来”的文物中品鉴历史。

“聚宝龙博 承载文脉”——清乾隆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花觚

黑龙江省博物馆所藏这件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花觚为清乾隆时期,其高23.6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11.3厘米。

花觚为喇叭状侈口,细长颈,圆鼓腹,束腰,钟形胫,圈足。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石绿釉,外表以胭脂紫为地,主体纹饰八吉祥纹分绘在颈部和胫部。花觚口沿描金,下接如意云头纹;颈部主体图案是番莲托八吉祥纹,其下为蕉叶纹;长颈下端和腹部相接处有描金弦纹两道,其中间部分是半周一描金长方形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和以蓝、白双彩套绘的半周回纹;鼓腹处主体图案绘番莲纹,辅以变形如意云头纹等纹饰;腹部和胫部相接处也有描金弦纹两道,绘花朵图案;胫部从上至下分别为如意云头纹、番莲托八吉祥纹、描金弦纹;圈足处以蓝彩绘一周回纹。



粉彩与被称为“硬彩”的五彩相对,故亦称“软彩”,为一种低温釉上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其主要工艺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勾出图案轮廓,然后在图案内填上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再经过画、填等技法将颜色依深浅的不同需要晕开,再次入窑低温烧制。

花觚源自于作为酒器的觚,觚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宋代开始烧制仿青铜觚的瓷质觚,其后流行于元、明、清三代,用于插花、陈设和供器之用,所以被称为“花觚”。这件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花觚主体纹饰乃八吉祥纹,据此推断,它应是五供之一。五供由香炉一、花觚二、烛台二组成。清代有瓷、玉、珐琅、铜、锡等材质花觚。

文化自信闪耀新时代,民族精神照亮新征程,202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人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将为您献上更多的文化饕餮盛宴,请关注黑龙江博物馆官网和公众号,了解更多藏品和展览。

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祝您万事顺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