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虎年新春系列云展(一) ——伏虎开年 鸿运当头

发布日期:2022-02-01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博物馆虎年新春系列云展,邀您文化过年,在“活起来”的文物中品鉴历史。

“聚宝龙博 承载文脉”今日云展精品文物——清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札萨克印。


古之官印,乃政治权利之象征。其钤用于各种公文,并以此区别于非官方或伪造的文书、凭证。它关系到国家各机关的行政运作、权力之行使,是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里,就收藏有一方清代的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政府颁给内扎萨克蒙古四十九旗之郭尔罗斯后旗管旗扎萨克印信。扎萨克,蒙古语音译,官名,意为“藩封掌印”,即一旗之长。


这方扎萨克印为国家一级文物,银质、正方形,通高11.0厘米,厚3.0厘米,印面每边长10.5厘米,印背有一蹲坐式虎形大纽。印文铸满、蒙两种文字:右三行与左三行分为满文与蒙文楷书,译为“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札萨克印”。印背文字右刻满文,左刻蒙文,译为“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印前后两侧各刻满、蒙楷书,译为“礼部造”。此印印背、印侧的文字仅能识别,已不能传拓,且印的四角皆有磨损,可能因长期使用而造成。


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清政府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才完全征服蒙古地区。为了实现“众建以分其势”的统治,清政府制定了一项重要的制度,即以蒙古地区原有政治制度为基础、以满族创建八旗制度为形式的盟旗制度。盟旗制度下的盟只是对各旗实行监督的组织,旗才是清政府在蒙古地区的治事机构,是一级政权组织。然而,这种盟旗制度的实行,虽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和控制,并其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国家统一起了一定作用,却也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加重了对旗民的剥削和压迫。

文化自信闪耀新时代,民族精神照亮新征程,202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人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将为您献上更多的文化饕餮盛宴,请关注黑龙江博物馆官网和公众号,了解更多藏品和展览。

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祝您万事顺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