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260期《春秋铜戈头》
发布日期:2021-11-07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头等大事。青铜礼器是“祀”的代表,而关乎国家生存兴衰的“戎”事,其物化表现形式即是青铜兵器。青铜兵器是夏商周时期国家军队的必需装备,其中铜戈则是当时最主要的,也是最常见的长柄格斗兵器。它“堪称三代武库之主宰”。
铜戈,属钩杀兵器,使用时要装配在柲(长柄)上。为青铜兵器中最常见的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兵器。最早出现于夏代晚期,一直沿用到战国晚期,以后逐渐被淘汰。
这次便为大家介绍一件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春秋铜戈头,通长18.2厘米,通宽10.0厘米。弧线形尖锋,较尖锐。援呈长条三角形,中脊略隆起,近阑处上角有一长方穿。下刃平伸至近阑处弧转而下,延伸为胡,胡略长,其上有一长方穿。直内,且有一长方穿。穿是用以穿绳缠柲,起固定之用。从形制特点来看,这件铜戈头当是春秋时期。
戈头主要由援和内两部分组成。援一般作长条形,“两旁有刃,横置而末锐若剑者”。内即戈头的后部,一般呈片状。阑是援和内的连接处,上下与两侧凸起的部分。援下刃于近阑处呈弧状弯曲延长下垂的部分是胡。
铜戈一般有四大部分构成:戈头,戈的主要部分;柲,是戈的持杆,一般为木、竹制作;柲帽,是套在戈柲上端的附属物,作用是加固柲端,防止劈裂;,装于柲的下端,上有銎口,以纳柲体。由于青铜时代的柲一般为木、竹所制,柲帽、有铜质的,也有非铜质的,故遗留下来的较少。一般常见的是青铜戈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