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望月 情满中秋”龙博系列线上展览 ——“明月普照 华夏情思”中秋民俗展

发布日期:2021-09-20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前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部分,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又称“中秋”,因此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中秋节又叫“八月节”、“月节”、“团圆节”。唐朝时,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20065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单元 中秋溯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古老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到唐朝初年,中秋节被称为“端正月”,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第一组 祭月祈丰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社制,因为中秋是丰收的节日,人们为了感激上天赐予的良好收成而祭拜天地月神,同时也祈祷来年同样丰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


       第二组 以月寄情


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成为世俗欢愉的节日,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人们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到了晚上,人们或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或携湖海,钱塘观潮,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人们还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据说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



       第三组 宴饮话月


明朝时,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帝京景物略》中详细描述了明朝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为圆形,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明代宫廷中秋兴吃螃蟹。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第四组 祈愿团圆


到了清代,人们把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叫“月光马儿”。把兔人叫兔儿爷,其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的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种类很多,各式各样。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女子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


第二单元 各地习俗


现如今,古老传统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虽然人们还是借中秋圆月表达身在他乡,渴望团圆的思乡之情,但是各地的中秋习俗却不尽相同。

北京人中秋最爱吃的就是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等老北京的传统月饼。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人尤其讲究品尝醉蟹。河北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山东庆云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还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

山西潞安中秋节宴请女婿。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陕西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江苏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安徽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结束语


中秋团圆,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渴望和夙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无数诗句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几千年来,中秋习俗不断演化发展,从古至今节气习俗已各不相同,我们所知道的,也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是无论怎样改变,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不变的依然是中华儿女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祖国的热爱。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