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百八十一期 《金代承安宝货银币》
发布日期:2020-09-24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诸多珍宝中,有一枚银质货币引人关注。通常,一提到银币会自然而然认为它是圆形,但这枚银币的外形却如“妙龄少女”般,有着纤柔的身腰。它就是金代承安宝货银币——中国货币史上,现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直接用于流通的银质纪值货币。
受唐宋文化影响,金代承安宝货银币也承袭了唐宋时期的银铤形制。黑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这枚承安宝货银币,是1982年黑龙江省人民银行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收集到的5枚银币之一。其束腰,正面较平,长4.8厘米,最宽处3.0厘米,束腰处宽2.1厘米,厚0.55厘米,重58.8克。首端中部横凿汉字楷书“承安”;腰部竖凿汉字楷书和押记,右为“宝货壹两半”,系此银币的币值,也是其实际重量,左为“库□”“部□”,分别是金朝所设货币管理机构交钞库的检勘押记及金朝户部的勘复押印,用于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边缘为三道水波纹,背面与侧面有许多凹陷和小孔,呈密集蜂窝状,是浇铸银水时气体溢出而产生的气孔。“承安”为金章宗年号,“宝货”本应与“承安”连凿一起,限于铤面狭小而落行竖凿于腰部,故识读时应连读为“承安宝货”。

发行承安宝货银币是金代女真族的一大创举,其于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开铸,“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二贯”。不过,由于它只是在军费增加、财政困难和交钞贬值阻滞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且问世后私铸严重、假币泛滥、缺乏信用度,导致它仅仅流通三年便被迫停铸,不再使用,加之银币还可改铸其他银铤,所以承安宝货银币存世量极少。
金代承安宝货银币在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它流通时间短暂,但透过其外形、铭文及用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金代货币形制、职官制度、经济地理,还可了解它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