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百七十九期《“刘海乘槎”玉雕》
发布日期:2020-09-24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可见,晶莹剔透的玉质需巧匠精雕细琢才可大放异彩,否则,便如同碎石一般毫无光彩。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其琢玉工艺更是在明清时期进入到了繁荣阶段。此时的技艺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线刻、浮雕、圆雕、镂雕等技法,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绘画、雕塑的表现手法,其雕琢之精可谓空前绝后。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众多玉雕艺术品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作品映入眼帘,其制作之精美能反映出该时期琢玉水平之高。

此件藏品名为“刘海乘槎”(即木筏,音为chá),为和田青玉质,长16.2厘米,宽7.9厘米,高10.5厘米。玉雕题材取自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却又不拘泥于此,实乃形神兼备。玉雕中槎尾向上高高翘起,槎中刘海和金蟾似身处超凡脱俗的仙境,悠然自在。刘海坐于槎的右侧,面目慈善,袒胸露腹,大耳垂肩,耳戴圆环,左手握桨,右手放于右膝之上,左侧三足蟾蜍安静地卧于身边。槎身纹理似老树干,槎身四边及底部雕有飞卷的浪花。
“刘海戏金蟾”的故事来源于道家典故,在民间流传甚广,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时至今日,由其演变而来的艺术形式更是多样,不仅在地方戏曲、民间舞蹈中出现,甚至在绘画、雕塑、瓷器、剪纸、灯彩、刺绣、年画以及民间工艺品中也有所体现。或许,“刘海戏金蟾”已不单是财源兴旺、幸福美好的寓意,其所隐含的深层文化意蕴,更显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