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百三十七期《翟家记真花银银锭》

发布日期:2020-08-19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金代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其金银矿冶的生产及器物的制造,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手工业。多年来,在金源内地发现、出土了大量金银器物。翟家记真花银银锭系1957年6月18日,发现于阿城县(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乡的松花江畔马家屯堤坝工地上,后为黑龙江省博物馆征集收藏。

银锭长14.4厘米、两端宽9.5厘米、腰宽6厘米、厚2.5厘米,重1925克。整体呈束腰形,正面微凹,四周边缘为水波纹;侧面与背面均有铸造时留下的气孔。正面腰部两侧各錾刻一行汉字楷书“翟家记”、“真花银”戳记。


银锭上錾刻的“翟家记”,应是一家金银店铺的名称。1963年,在阿城杨树乡出土了六件银镯,镯体扁薄,表面光泽,其中一件银镯刻有“上京翟家”的戳记。可见,带有“翟家”标识的银器应是上京城内同一家或者同一字号的金银店铺铸造经营的,据推测“翟家记”应为翟姓汉人私人经营的店铺。它既铸造银锭,又兼制作和经营金银首饰。

手工业作坊的出现,带有铭文银器的出土,表明了商业交易场所的存在,反映出上京贸易的繁荣景象。

银锭上的“真花银”錾文是经官府鉴定后的成色标识,说明银锭成色很好。作为一种称量货币,银锭的成色或纯含银量是其最重要的指标,宋以后的银锭常常被冠以某种称谓以表示其成色高下,诸如真花银、金花银、足色、十足色等等,名目之多,不胜枚举。

金朝建国后,通过对辽宋的战争与赔偿获得了大量金银,黄金更是金源内地的特产,《大金国志校正》载“女真……土产人参、蜜蜡、北珠、生金”等。金朝统治者入住中原后,继承了辽宋原有的金银矿冶,并得到了进一步开发。金代最初几代皇帝忙于对辽宋作战、争夺皇权、迁都改革,对金银矿冶开发尚未顾及。到金世宗时,金代金银矿冶得到了全面开发。

这件银锭形质规整,色泽纯正,錾文清晰,表明金上京金银制造工艺的精湛水平,它为研究金代制造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货币作用提供了重要物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