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百三十二期《蒙古荷包》
发布日期:2020-08-19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蒙古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为世人所瞩目,蒙古族民间荷包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包又称“香包”、“香荷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之一。荷包既是中国传统服饰中随身佩戴的饰物,又是盛放小件物品、钱币的实用小包。此外,按民间流传的习俗讲,荷包不仅清香四溢,具有避邪驱瘟之效,还是男女间传情的信物,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有荷包定情的风俗。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绸质蒙古族荷包,长19.8厘米、最宽处9.5厘米,做工精美,分蓝、黑两面,以橘、黄相间的绣线为主要色调。在深色的底上,配以亮色绣线,产生很强的色彩对比效果。荷包的绣线浮凸于绸缎之上,并强调绣线颜色由淡到深进行推移,层次较多,产生一种浮雕的立体效果。蓝白格布镶嵌包边,刺绣技法简洁流畅,极富灵动之美。不难看出当年蒙古绣娘的较高审美水准和技艺。此外,该荷包还坠有铜质盒子,盒子的正反两面刻有蝙蝠,“蝠”音同“福”,用蝙蝠形象寓意为“幸福”。盒子的侧面则刻有纹样清晰的四瓣花形图案及乳突装饰,尽显别致。异彩纷呈的蒙古族荷包,将它那耀眼的色彩呈现给世人。饱满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反映了牧民们快乐的心情,给人轻松愉快的感受,伴随着牧民的歌声,能获得一种崭新的审美享受。
蒙古族民间荷包,以其优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寓意深刻的装饰纹样以及精美的刺绣工艺,体现出蒙古族的审美情趣。荷包虽小,却展现着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这种文化遗产凝聚了草原民族的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积淀了蒙古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资源和丰富的艺术遗产。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