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云”探龙博——第九十四期《骨铠甲片》

发布日期:2020-06-13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望海屯遗址是黑龙江省新石器时代末期较典型的遗址之一。它在解放前被群众发现,后遭到日寇盗掘和破坏。该遗址位于肇源县境内,距哈尔滨市西50公里处,松花江北岸。这一带是广阔的松嫩平原。望海屯遗址范围较广,文化堆积层厚,遗物也很多,地表不仅有新石器时代遗物,而且也有渤海遗物及辽金城址。由于日寇的盗掘和扰乱,对其层位关系的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遗址地表厚0.4米;其下为黄土层,包含渤海文化遗存;0.6米以下为黑土层,属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者达2米至3米,并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土穴住址和大量的动物骨骼。


墓葬共发现4座,距地表最浅的1米,最深的3米。最深的一座墓中,人骨的胸腹部发现有骨制甲片,推测这种骨制甲片是护身的一种工具。墓葬里出土的人骨架及陶罐,均涂有朱色,或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有关。

这些骨铠甲片于1941年出土,系用动物的肋骨磨制而成,计5片,为长方形薄片,均残。骨铠甲片每片边角处均凿有小孔,或两三孔一组,或单孔排列,均呈等距两两相对。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应与铠甲结构有关。它们规格不一,长6.6厘米至17.4厘米,宽1.2厘米至2.4厘米。

望海屯遗址出土的遗物石器非常少见,而陶器极为丰富,并发现有大量各种兽骨,如狍子、鹿、马、猪、牛等,此外还有不少水生动物,如鱼及甲鱼的骨骼。居住遗迹在距地表2米深的沙层中,堆积烧过的木炭,炭堆上放置一个陶罐,旁边还有3条完整的鱼骨。从这些材料看,当时的人类有多种经济生活方式,如鱼猎和牧畜,并且这一时期的人类过着聚居的生活。由文化层堆积的厚度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数代在此繁衍生息,是较大的定居村落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