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八十六期《双鱼镜》

发布日期:2020-06-13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铜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因铜镜主要用于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鉴”“照子”。战国时,铜镜就开始盛行,制作亦轻薄巧;到汉代,铜镜制作更加精美,花纹除几何图形外,还有鸟兽、人物等;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唐代,制镜艺术尤为讲究,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则更 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古代镜子除多数为铜镜外,秦时有金镜,汉时有铁镜,晋时有银华镜,宋元出现有柄可执的镜,清代以后又出现了玻璃镜。


这面双鱼镜为铜镜,圆形、圆纽、圆纽座,平缘,直径15.3厘米,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镜背图案为两条肥硕的鲤鱼游曳在水草中,借用鲤鱼生殖繁盛的特性,来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意愿。镜缘刻“西京官□”款和押记。西京大同府为辽、金、元初三代五京之一,故地在今山西大同市区,辽兴宗 重熙十三年(1044年)设置,金袭辽制。而大同作为金代西京始于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1123年),止于金哀宗完颜守绪 正大三年(1226年),共103年。

双鱼纹在金代铜镜纹饰中最为常见。以鱼纹为铜镜图案,最早见于汉代,金代最为盛行。女真人居于白山黑水之间,多以捕鱼为生,鱼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黑龙江省境内已出土几十面双鱼纹铜镜,多为圆形、圆纽,主纹为双鲤,绕纽反向逐游,四周波涛滚滚。其中,有的制作精细,纹饰线条匀密,造型生动,大多为官铸;有的造型笨拙,线条粗糙,纹饰模糊,多为私铸;有的带刻款,有的无刻款和押记,大部分是金代前期、中期的作品。同样纹饰的铜镜,在吉林、河北、内蒙古和甘肃等地也有出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