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七十八期《双耳陶壶》
发布日期:2020-05-29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大道三家子墓葬,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民屯乡嫩江左岸,东北距齐齐哈尔市约12公里,坐落在大民屯东北一座沙丘的北坡上。沙丘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长250米、宽200米。沙丘周围地势平坦,东、北两面原为一片沼泽地,近年已辟为农田。因基建工程取土,沙丘北部于1979年至1980年间被夷为平地。沙丘的北坡和东北坡墓葬分布密集,有的且成行排列。可以肯定的是,此为一处颇具特色的古代墓地。
墓地表土为黄色细砂土,厚0.25米至0.30米,第二层是黑褐色细砂土,厚0.13米至0.21米,其下即黄粘生土层。墓穴开口于第二层,墓底座在生土中。墓中有随葬品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角器等195件,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细砂黄褐陶最多,泥质黄褐陶、灰褐陶较少。
这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双耳陶壶,口径10.0厘米、高25.8厘米,底径,7.0厘米。其腹大直颈,圆肩,上方两侧有耳,下腹急收成小平底,颈内壁至外表涂红色陶衣。红衣陶占大道三家子墓葬绝大多数,红彩是预先刷在陶胎上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尽管大道三家子墓地遭到了破坏,完全看不出它本来的面貌,但是,一些文化因素很有特点,值得注意。绝大部分陶器口沿内侧和外表涂抹红彩,种类以壶为主,是该遗存的一大特色。铜器出土的数量和种类也较为丰富,唯独不见容器和较大型的器物。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恰恰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该文化自身的鲜明特征。墓葬中出土铸有“孔缓”字样的铜印是迄今为止在黑龙江省境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汉文印章,弥足珍贵,其意义不可忽视。虽然无法确知随葬铜印的墓主身份和族属,然而,单就出土地点这一事实而论,便足以说明活动在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很早就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由此可见,汉文化影响的深度与广度。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