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六十三期《圆孔小陶饼》
发布日期:2020-05-16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1960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嫩江沿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昂昂溪地区做了调查和复查。为了进一步认识昂昂溪地区原始文化面貌,黑龙江省博物馆于1963年5月、1964年4月相继派人复查了昂昂溪地区的2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调查了梁思永先生于1930年9月在五福调查、发掘的4座沙丘和莫古气(A)、额拉苏(A)等重要遗址,收获较大,采集标本上千件。
此次调查发现最多的标本为石器,有1335件,另外还发现有若干陶器、骨器及玉器。陶器中有两件形似纺轮的圆孔小陶饼。陶饼外径2.1厘米至2.3厘米、内径0.5厘米、厚0.8厘米,陶色为棕色,陶质较粗,可明显看出羼合有砂粒。

有的考古学者将这两件圆孔小陶饼称之为“陶纺轮”。纺轮形状和材质多样,特征也同样明显:平面一般呈圆形,在圆心位置有纵向的贯穿孔,剖面形状多样,呈长方形、扁鼓形、半圆形、双锥形等。有些用陶器残片打磨的中心钻孔的圆陶片也被普遍认为是纺轮。但是在人类学视角下,这种纺轮状器物也有着和纺纱毫不相关的多种用途,如猎物系挂扣、器盖、塞子、纽扣、玩具等。
考古工作者比较其所采集的标本,分析出昂昂溪地区的原始文化应该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考古学上,把以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永先生发掘的昂昂溪五福C墓葬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称作“昂昂溪文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齐齐哈尔为中心,在嫩江中下游、松花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及内蒙古的海拉尔一带,发现了大量以压琢细石器为特征的数以百计的“昂昂溪文化”类型遗存,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晚的差异,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出现了新石器时代“昂昂溪文化”的繁盛时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