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五十三期《玉瑗》
发布日期:2020-05-16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1980年11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镇东方红大队有5位社员在乌裕尔河大桥附近采砂石时,于地表土和砂砾层之间发现了石斧、兽牙等器物。他们随即保护好现场,将这一情况报告到黑龙江省博物馆。1981年7月,黑龙江省博物馆派人至该地进行调查清理,获得了一批遗物,有石器、玉器、陶片和兽牙等。
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这两件玉瑗(yuàn)即出土于乌裕尔河大桥遗址之中。两件玉瑗均系碧玉精磨而成:一件外圆直径77.5毫米,内圆直径51.5毫米,厚4.7毫米,内圈有圆筒钻研痕迹,边缘部分被土壤侵蚀;另一件外圆直径65.5毫米,内圆直径41.0毫米,厚5.2毫米,内圈有绳索勒磨痕迹,整体被土壤侵蚀较重,已呈红褐色。

环、璧、瑗这三种玉器,外形相似,通称“圆玉”。《尔雅》言:“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是指圆玉中孔以外的边,“好”是圆玉中间的圆形孔。简单来说,环、璧、瑗主要是根据玉的中央孔径大小来区分,大孔者为瑗,小孔者为璧,孔径与玉质部分边沿相等者为环。
在实际的出土文物中有关环、璧、瑗的划分,并不像文献中说得那么规整。所以,虽然调查报告中将这两件玉瑗命名为“玉环”,但依据《尔雅》的描述和实际尺寸来看,它们应为玉瑗。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北缘。遗址在县城西南3.5公里乌裕尔河中游左岸的一级阶地上,面积约500平方米。此次调查清理共发现石器20余件、玉器10件、兽牙(经鉴定为牛的牙齿)1件及陶片若干。
根据出土遗物情况判断,这处遗址未发现青铜器类物品,应是新石器时代遗存。从发现的压制石镞、石叶等遗物来看,与昂昂溪遗址的同类器物相同。然而,依安乌裕尔河大桥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和玉器较多,这点同昂昂溪文化的遗物有所区别。总体来看,其时代当晚于昂昂溪遗存。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