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四十八期《极北鲵》
发布日期:2020-05-16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您介绍的是动物界的“活化石”极北鲵
乍一看,眼前这些小家伙们,像是被施了魔法而变小的蜥蜴;可仔细一瞅,它们的头部却又与蛇有几分相似。你若小瞧了这些看似其貌不扬的小生物们,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有着2亿3千年进化史,是正儿八经的“活化石”呢!或许,你已经猜到它们是谁了吧?没错,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古珍稀动物——极北鲵(ní)。
极北鲵属两栖纲小鲵科,又叫水蛇子、小娃娃鱼。它们主要分布于高寒地带,是小鲵科分布最北部的种类,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也有分布。

栖居在潮湿环境的极北鲵,经常出没在水质清澈的,沼泽地草丛下或洞穴中,通常会在黄昏时或者雨后外出觅食,食物以昆虫、泥鳅、软体动物、蚯蚓等为主。
极北鲵体长在90至130毫米之间,青褐色皮肤不仅滑润且富于腺体,头与背中线有黑檄色纵纹,腹面浅灰色。其头部扁平,近椭圆形,吻端圆厚,吻棱不明显;眼大,位于头部侧位且略偏上方,眼间距略小于鼻间距;上下颌均具细齿,舌较大,可几乎占满口腔底部,并两侧游离;尾侧扁而短。
近年来,由于适宜极北鲵生长的环境越来越少,加之其幼体,常被同时期生长却发育得更快的蛙类觅食,导致很难寻得它们的踪迹。可是,极北鲵主要吃食有害动物,这对农、林业及维护生态平衡与防治有害昆虫大爆发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黑龙江省早在1997年便将极北鲵列入《黑龙江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国也于1998年将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现在,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里所能见到的3只极北鲵浸制标本,均为上世纪早期采集而来,虽然色泽已大不如从前,却也难掩它们的珍贵性。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