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四十七期《篦点蛙纹陶壶》

发布日期:2020-04-28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白金宝文化是嫩江流域发现年代较早,材料积累较多,时间位置处于“古城类型”之后、汉书二期文化之前的一种青铜时代遗存。该文化的命名得于以白金宝遗址第三期为代表的遗存,其遗址材料还发现于黑龙江省肇源古城、望海屯、卧龙等处。其文化特征是以绳纹、篦(bì)纹、三足陶、半地穴式房址为代表,经C14测定,树轮校正年代距今2900±100年,应处在青铜时代晚期,大致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

白金宝文化的篦纹陶在我国北方各区系陶器纹饰中独树一帜,其工艺有特定的时空范畴和文化内涵的定性。经学者研究得知,白金宝文化陶器的篦纹系采用平行缠绕纤维或细绳的片状工具,以工具的锐边在陶器表面施压而成,一般有明显压印的线形凹槽,篦点上仍留有纤维或绳股痕迹。


这件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篦点蛙纹陶壶便是白金宝文化众多篦纹陶的代表之一。陶壶为泥质灰褐陶,泥条盘筑法制是成,手制,器壁薄,直颈侈唇,扁圆腹,口径6.8厘米、底径4.5厘米、高9.5厘米。其颈部饰有篦纹组成的网格纹;腹部饰有篦纹组成的变体蛙纹,蛙纹由两蛙相叠,肢爪仅各表现出一对;变体蛙纹间饰有篦纹组成的图案,从朱永刚先生的《白金宝文化篦纹陶纹饰初论》一文来看,应是鹿纹。

白金宝遗址历经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房址、窖址、灰坑等,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青铜饰件等数千件。可以说,它是松嫩平原保存面积最大、延续时间较长、遗存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这一地区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比较完整的考古文化发展序列,对研究松嫩流域古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