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二十期《大鸨》

发布日期:2020-04-05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鸟,它们当属重量级“选手”,成体个体要沉于绝大多数鸟类,也算是“有头有脸”的鸟了,可却迟迟未有自己的专属名称。我们聪慧的祖先当然不会见事不管!他们见这种鸟喜欢群居,且多以70只左右为一群,就干脆将汉字的“七”“十”“鸟”组合而成一个“鸨(bǎo)”字来作为其名。没错,这就是我们黑龙江省博物馆向大家介绍的鸟类——大鸨。

大鸨,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为国家级一保护动物。它们体长约1米,雌鸟体重约4至5千克,而雄鸟体重可达10千克左右。大鸨的体羽颜色以白色、灰色、淡褐色为主,略有少许黑纹。雌雄个体外形差异较大,且相较于雌鸟,雄鸟胸前有明显的淡褐色领斑。由于大鸨体重较大而略显笨重,所以它们平常起飞时都需要在地上小跑几步。至于大鸨喜好的食物则多以植物的嫩叶、嫩芽、种子,以及蚱蠓、蛙等为主,偏好吃象鼻虫、油菜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


黑龙江为大鸨的重要繁殖地。每年的3月中旬,它们会迁至繁殖地,5至7月进入繁殖期。繁殖期时,雄鸟的头部两侧有长长的灰白色胡须,这使得它们看上去十分有魅力;而它们的喉部结缔组织也会增厚,颈部皮肤颜色变成蓝灰色。在雄性大鸨集体展示雄风之时,雌鸟则静静围观,悄悄审视如意郎君以待交配。

近几十年来,随着草原的过度开发利用,大鸨的可栖息生境日益减少,加上人类活动干扰及滥捕滥猎活动的日趋严重,许多地区的大鸨数量都在急剧下降。因此,大鸨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中。如今,省博所收藏的大鸨标本雌雄各一只,分别于1924年和1939年采集而得。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