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期《镶花边皮手闷》

发布日期:2020-03-12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它是黑龙江省收藏历史文物、艺术品和动、植物标本的中心,是地方史和自然生态的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宣传地方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

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62万余件的藏品生动地诉说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黑龙江地域的特色文化脉络,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在这段特殊时期,黑龙江省博物馆策划推出“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讲解员们以音频的形式向观众朋友们展示黑龙江地域文化,期待您的聆听!





鄂伦春族一直以游猎为生,过着逐野兽而迁徙的生活,创造了非常高的狩猎文化,因此,在历史上有“兴安猎神”、“森林骄子”的美称。

长期的生活经验使鄂伦春民族掌握了各类皮子的特质,根据不同季节、不同部位的皮质选用兽皮,可制作不同的衣饰。例如,冬季的狍皮毛长而密,呈青色,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狍皮毛短而薄,呈褐红色,适宜做春夏的衣装;秋季狍会长出青黑色的毛,这时狍并未长出较长的绒毛,毛又十分短,特别适宜制作手闷子和手套。

这件镶花边皮手闷,长35厘米、宽15厘米,大拇指和手腕处绣云卷纹,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手闷是鄂伦春族的御寒手衣,鄂伦春语称“考胡鲁”。它首先用熟好的长方形狍皮,上端部分缝成筒状,作为腕以上部分的套筒,下端部分抽褶作为手背。另用一块狍皮与手背狍皮缝合,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在手腕处留一横向开口,便于狩猎射击时将手伸出;横口边沿以细毛皮绲边,以防灌风。这种手套保暖性好、灵活性强,是北方游猎民族冬季狩猎时最喜欢佩戴的手套。一副“考胡鲁”需用狍皮半张,手背绣花的要做3天,不绣花的也需2天。

鄂伦春族喜欢“云卷纹”,据说,鄂伦春人认为天空和云朵是非常美好的事物,把云彩绣在衣物上表示吉祥,能给人带来好运,也有用植物花草纹装饰的。这些图案被外围的皮毛镶嵌衬托着,朴拙中显华贵,粗犷中有精巧,是极具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特征的手工制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鄂伦春人生产方式的变化,曾经的传统狩猎生活已经很难被看到,大部分的兽皮制品出现在了各种博物馆或者大型民族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则成为了民间手工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