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博珍藏篇之一百三十七:陶鸟
发布日期:2020-01-17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白金宝文化是嫩江流域发现年代较早,材料积累较多,时间位置处于“古城类型”之后、汉书二期文化之前的一种青铜时代遗存。该文化的命名得于以白金宝遗址第三期为代表的遗存。其遗址材料还发现于黑龙江省肇源古城、望海屯、卧龙等处,文化特征是以绳纹、篦纹、三足陶、半地穴式房址为代表。
1964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嫩江下游左岸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肇源县发现白金宝遗址。1974年春、夏两季,黑龙江省博物馆又先后派人前往该遗址复查和铲探,同年8月至10月进行首次发掘,发现了房址、窖穴等遗址,出土遗物甚是丰富。
这件造型朴拙的陶塑动物“陶鸟”就发掘于此,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陶鸟陶质为泥质黄褐陶,用手捏制而成,烧制火候较高,质地坚硬,颜色较纯正,喙残,颈部较长,长5.3厘米。此器形较小,应非实用器。
关于这件陶鸟的功能,首先,学者普遍认可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装饰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再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是当时人类的即兴之作,目的纯粹是出于娱乐或游戏;还有学者提出,这类动物形陶塑当与原始巫术、动物崇拜及图腾崇拜有关。
白金宝遗址历经了3次考古发掘,发现大量房址、窖址、灰坑等,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青铜饰件等数千件。白金宝文化的年代经C14测定,树轮校正为距今2900±100年,应处在青铜时代晚期,大致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从最近研究结果来看,该文化的年代下限可至春秋时期。
白金宝遗址的发现,可以说是松嫩平原保存面积最大、延续时间较长、遗存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这一地区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比较完整的考古文化发展序列,对研究松嫩流域古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撰稿/历史研究部冯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