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一十一:“白琵鹭”特展
发布日期:2018-11-28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展览名称: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一十一:“白琵鹭”特展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28日——2018年12月27日
展览地点: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每月一星展厅
大纲编写:褚天聪
展览设计:杨 涵

白琵鹭隶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的大型涉禽,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为70~95厘米,体重2千克左右。黑色的嘴长直而上下扁平,前端为黄色,并且扩大形成铲状或匙状,很像一把琵琶,十分有趣。虹膜为暗黄色,黑色的脚也比较长。与黑脸琵鹭相比,白琵鹭体型稍大一点,而且脸部黑色少。
白琵鹭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其浅水处,也栖息于水淹平原、芦苇沼泽湿地、沿海沼泽、海岸红树林、河谷冲积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类生境。常成群活动,偶尔亦见有单只活动的。休息时常在水边成一字形散开,长时间站立不动,受惊后则飞往他处。性情机警畏人,飞翔时两翅鼓动较快,平均每分钟鼓动达186次左右。飞行时两脚伸向后方,头颈向前伸直。

相比于其他鸟类细长的喙,琵琶型的喙有如探雷器,更适合发掘浅层的食物,帮助他们发现滩涂湿地各种细小生物。白琵鹭主要以虾、蟹、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蛙、蝌蚪、蜥蜴、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均为夏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南迁。迁徙时常呈40~50只的小群,排成一纵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队列飞行。通常鼓翼飞翔,偶尔也滑翔。多在白天迁飞,傍晚停落觅食。在中国南方繁殖的种群主要为留鸟,不迁徒。
世界上白琵鹭的种群数量约为三万只左右,但各地的种群数量普遍不高,多数国家都只有几百对繁殖种群,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七星河湿地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每年在保护区内都有较多的白琵鹭繁殖,由此2011年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白琵鹭之乡”。目前,白琵鹭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我们应当意识到它们存在的独特价值,提高保护白琵鹭的意识。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