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画系列文创产品

发布日期:2018-08-10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名称:铜坐龙鱼皮画(大)

尺寸:860×860×6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鱼皮工艺品是世居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品,有至少2500年的历史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是传说中的“鱼皮部落”,其一幅鱼皮画的制作,要经过剥制、鞣制、剪制、缝制等30多项工艺精致结合,体现了渔猎民族的精细手工及自然审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坐龙以鱼皮画形式呈现,不仅蕴含了博物馆的馆藏文化,又彰显黑龙江省一脉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风貌。



 

名称:《斗浆图》鱼皮画    

尺寸:1280×1140×6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以馆藏文物南宋《斗浆图》为原型设计,《斗浆图》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官之宝之一,是国家一级文物。斗浆就是斗茶的意思,图画描绘的是中国南宋在街头巷尾叫卖的小贩休息时进行斗茶的场景,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宋代独具特色的斗茶文化。斗浆图鱼皮画制作工艺复杂,手工技艺高超,由多位匠人手工缝制,使用天然的鱼鳞花纹,凹凸不平,又浑然天成,将《斗浆图》的细节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名称:獬豸鱼皮画 

尺寸:660×660×11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明代瑞兽鎏金铜香炉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其器物原形为獬豸。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辩是非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这幅鱼皮画以瑞兽鎏金铜香炉为原型进行设计,采用本色大马哈鱼皮手工缝绣,不仅以独具龙江地域特色的非遗技艺完美再现古老的文物,更以画为载体传承了古老神话传说的民族文化精髓。



 

名称:铜坐龙鱼皮画(小)

尺寸:250×250×4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鱼皮工艺品是世居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品,有至少2500的历史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是传说中的“鱼皮部落”,其一幅鱼皮画的制作,要经过剥制、鞣制、剪制、缝制等30多项工艺精致结合,体现了渔猎民族的精细手工及自然审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坐龙以鱼皮画形式呈现,不仅蕴含了博物馆的馆藏文化,又彰显黑龙江省一脉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风貌。



 

名称:猛犸象化石骨架鱼皮画

尺寸:345×255×3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作为我省最大的收藏与展示自然、历史发展历程的综合性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着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具猛犸象化石骨架——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猛犸象是大约1万年前在地球上消失的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史前信息。在展览中,猛犸象化石就颇受观众关注,以猛犸象化石骨架形象开发的文创产品深受小朋友及年轻人的喜爱,对猛犸象的好奇与研究引发了人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热情。



 

名称:双鱼纹铜镜鱼皮画

尺寸:350×260×25(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以馆藏文物双鱼纹铜镜为原型设计。双鱼纹是女真族非常喜爱的纹饰,这面大铜镜1974年发现于阿城区新华乡,直径43厘米,重24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金代圆形铜镜,表明金代冶铜技术的高超。双鲤鱼图案的造型借用鱼生殖繁盛的特性,来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意愿,同时借喻“鲤鱼跳龙门”,反映出女真人的尚文精神和对教育的重视。



 

名称:《恭贺年禧图》鱼皮画         

尺寸:350×260×3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以馆藏精品画作、潘天寿的《恭贺年禧图》为原型,以地域特色的鱼皮画工艺为展现形式的这幅文创产品,可以说两个经典的结合,颇具独特艺术风格。



 

名称:海东青鱼皮画

尺寸:245×245×40(毫米  

材质:鱼皮     

产品简介:

海东青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是东北肃慎(满族)族系的最高图腾,是地域的文化传承之一。以海东青为设计元素,用地域独特的鱼皮画形式表现,彰显浓郁的地域文化之风。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