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之一百零六:“敕宜速”金牌
发布日期:2018-07-26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展览名称: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六:“敕宜速”金牌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9日——2018年7月26日
展览地点: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每月一星展厅
大纲编写:冯 骏
展览设计:杨 涵

符牌制度在中国起源很早,战国有虎符,唐朝有银牌,金朝出现金牌。符牌是封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是用于传递重要政令或紧急军情的凭信物,还可作为朝廷信使或接待别国来使的凭证。尤其是刻有所谓“御押”,并注明“宜速”、“走马”字样的金银牌,更是代表着皇室传递的政令军情。因而,金银牌的授予对象,当是重要的军政官员和朝廷使者。
1973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大丰区横山屯出土一面金牌,发现时包在一块丝绸和金箔里,完好无损。后来被人切成数块,其中4块已由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从现收藏的残牌及发现者提供的情况看,金牌呈长方形,四周抹圆,体如薄板。经化验含金纯度为90%,表面光亮耀目,重186.4克。其上端完好,呈半圆形,长6.6厘米、宽2.3厘米。金牌左侧被发现者切成3块:一块长3.6厘米、宽3.3厘米。上錾刻有形如“主”字的上半部;一块长3厘米,宽3.3厘米,上錾刻形如“主”字的下半部;另一块为长方形,下端抹圆,长11.5厘米,宽3.3厘米,上錾刻双钩阴文“□□”两字的一半。
1972年河北省承德曾发现金、银符牌各1面,其形状均为长方形,四角抹圆,上端有孔。牌面均錾刻双钩阴刻文字:上端为形如“主”字一大字;下有“□□”两小字。据考证,下面的字是契丹文,释为“敕宜速”。伊春金牌虽残,但从残存情况看,与河北金牌的形制、大小、文字基本相同,可以肯定都是同一朝代的遗物。

关于金牌的年代,大多研究者定其为辽代的符牌,主要根据是,此牌上的两个双钩阴刻文字为契丹文,为文献记载中银牌上的“宜速”二字,且文献中多有辽代银牌天使的记载。也有学者断定此为金代符牌,因为辽代仅颁制了银牌,至多“金镀银成”,并无金牌记载,可是出土的契丹文金牌的含金量均在90%以上。从文献记载来看,金代不仅有银牌,也有金牌之制,“又有御押,其状如‘主’字”,“上有女真书‘准敕急速’字及阿骨打花押”。而文献中并无辽代银牌有花押的记载,故而这种形制的契丹文金牌应为金代的符牌。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