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之九十八:淡彩指墨画鹫图——潘天寿写意作品

发布日期:2017-11-10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展览名称: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九十八:淡彩指墨画鹫图——潘天寿写意作品

展览时间:20171026日——1128

展览地点: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每月一星展厅

大纲编写:路  

展览设计:杨   

 

 

潘天寿(1897年-1971年),我国著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早年自署懒道人、心阿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冠庄村人。

幼年自学书画篆刻,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得经子渊、李叔同指导。1923年至上海,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8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艺术院教授,翌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抗日战争后,随校内迁。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及山水,远师徐渭、朱耷、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书法从钟繇、颜真卿、史孝山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

收编成辑有《潘天寿画集》、《潘天寿画选》、《潘天寿画辑》、《潘天寿书画集》等。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顾恺之》、《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中国画院考》、《中国书款之研究》等,潘天寿先生一生对艺术思想、美术教育、画史画论、诗书篆刻等均研究颇深,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被称为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人。 

潘天寿先生绘画不取巧媚、灵动、优美,则呈雄怪、静穆、博大,此些源自他的气质、个性和学养的审美选择,这种选择又与当时时代审美思潮不无关涉。潘天寿即使不画千岩万壑,不画本来就能够唤起崇高感的高山大岭,而以倚松傍花的小景为对象,画面效果依然雄大、壮美。

 

 

这幅淡彩画鹫图是潘天寿先生于1962年创作的一幅指墨画。指墨是潘天寿先生青年时期受家乡的一位老画家影响,采用手指和毛笔结合的作画方式,是潘天寿晚年时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特制的宣纸上面涂过一层很稀薄的矾水,可以使画面出现特殊的效果,也更易控制干湿。用指甲醮墨,勾勒出如钩般坚硬、锐利的嘴角。用手指沾墨画鹫的头部短毛,稀落而劲健;三角形头部造型被强调,更显出凶悍、迅捷的天性。用展开的手指、手掌裹住墨汁勾画鹫的背部;用食指关节勾勒鹫翅膀上强劲而灵活的关节,使得鹫的翅膀似刚刚收拢,充满了瞬息间的生命动态。画面中鹫立于石上,鹫与石各占画面一半,构图简练,气势磅礴。画面中鹫的神气十足,墨色深,石线与色相互衬托,构思别有意境,更是体现了画家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