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之八十七:“恐龙的遗迹——恐龙蛋化石”特展
发布日期:2016-12-02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展览名称: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八十七:“恐龙的遗迹——恐龙蛋化石”特展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29日——12月28日
展览地点: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每月一星展厅
大纲编写:付 莹
展览设计:陈成鑫

恐龙蛋化石最早是于1859年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当时找到的只是两块碎蛋片,还不清楚是属于什么动物蛋的化石碎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其内部的显微结构与乌龟蛋相似,因此,认为它属于一种不知名的爬行动物的。事后不久,在相同的地层中,又多次发现了相似的蛋化石及碎片。专家推断在当时的爬行动物中,只有恐龙才能产下这样大的蛋,因此称所发现的蛋化石为恐龙蛋。目前,世界各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的大小相差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最大直径不足10厘米;大的直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我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在我国的四川自贡、河南南阳、广西河源、湖北郧县、广东南雄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这些恐龙蛋化石,成了考古学家研究这古老生命的重要资料,也是现代人类对探索过去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揭示恐龙的繁殖习性、行为、生存环境和灭绝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恐龙产蛋的习性和行为与乌龟产蛋有一些相似,恐龙蛋化石埋藏比较集中,蛋化石一窝一窝产出,蛋化石的埋藏地一般都位于古湖盆的边缘,可以推测,到了繁殖季节,恐龙也有群聚产蛋的习惯,产蛋地点为植物生长繁茂的湖沼岸上,它们对湖沼岸的质地似乎没有严格选择。不同的恐龙产蛋方式不同,蛋在窝内排列的方式也不同。恐龙蛋主要分为长型蛋和圆形蛋两种,产长形蛋的恐龙,产蛋前在先选择好的地点用泥沙堆出一个略为上隆的沙堆,然后把蛋产在四周,所有的蛋都是两两一起,呈辐射状排列,产完一层蛋后埋上一些土再产蛋,形成数十蛋组成的一窝,最后扒一些泥沙盖上。而产圆形蛋的恐龙,产蛋前先在选择好的地点挖出一些蛋窝,然后把蛋产在窝内,产完蛋后扒一些泥沙掩埋上,此种方式产下的蛋,在窝内的排列无一定规律或两个靠得比较近一些。此外,还可能有其他方式。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