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之八十六:笔歌墨舞 胸有成竹—邓散木《墨竹图》

发布日期:2016-11-02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展览名称: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八十六:笔歌墨舞  胸有成竹——邓散木《墨竹图》

展览时间:20161028日——1128

展览地点: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每月一星展厅

大纲编写:闫   

展览设计:陈成鑫

 

 

邓散木先生是我国当代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他的作品有思想、有性格、豪迈奔放,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才学。散木先生1898年出生于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一足等; 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己艺术的评价)。实际上,他长于诗文、纂刻,也能作画;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

1931年至1949年之间,散木先生曾在江南一带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在艺坛上有“北齐(齐白石)南邓”之称。他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也临过几十遍,去世前几天还在伏案工作;1963年因患胃癌、肝癌在北京逝世。

邓散木先生除了在诗词、书法、纂刻、著述上的成就卓著,古文辞方面的修养深厚之外,对绘画也有独到之处。他早年学过西洋画,所作水彩风景热烈明快;他所创作的肖形印,造像及印款上的图与像,都能以寥寥数笔勾画得神完意足,栩栩如生,这同早年的绘画基本功训练不无关系;中年以后,他以书法金石入画,所画的荷、石、兰、竹等,写意寄情,萧丽遒劲,趣致盎然,以其笔墨的简洁,气势的豪宕和意境的深远,达到了与金石、书法异曲同工之妙境。

 

 

此次展出的《墨竹图》,长48.3厘米,宽34.8厘米,是邓散木先生56周岁所作,以一株墨竹浓淡结合,配以疏密有致的枝叶构成,浑然天成的意趣是邓散木先生较好的绘画作品之一。此作以熟练优美的笔法,简炼概括的一枝竹枝和几簇竹叶与强劲有力的题字产生了强烈的疏密感和整体感,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用笔大胆、刚劲挺拔、潇洒飘逸,纵横交错、气势磅礴、墨色浓淡有致,意境开阔辽远、生气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别有一番情趣。左上角题写:“板桥道人有此法”等字,左上方印章为“粪翁信”,右下方印章为“粪翁”。徐悲鸿先生是散木先生的老友,徐悲鸿先生在世时,曾亲手将邓散木先生的绘画作品悬挂壁间,久久观赏。散木先生的才气与博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最高境界。

在中国的文化中,竹子是坚贞、有节气、有骨气的象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如画妙笔赞美过竹、描摹过竹,就连伟大词人东坡居士也曾这样赞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传说唐代李靖见北都童子寺有竹,只长数尺,便令主管僧寺的和尚每日报竹平安,此后,人们便把一切平安信息都叫“竹报平安”。古人还曾留下诸多咏竹诗句“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直饶岁冷无调叶,任是霜凌不变心”。诗仙李白又有“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的诗句,称竹为“故人”。竹子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传统题材,它为历代画家所喜爱描绘。

自古到今中国的画家画竹是很讲究的,画竹叶先画三笔的“个”字法,如汉字的个字形,第二再学“分”字法,分字的草书写法。画写意竹叶一般要用大笔画小画,切忌用小笔画大画,选购时要买大号“兰竹笔”;下笔画叶要按提迅速,一扫而过,切勿停顿或过慢,应注意黑、灰、白的处理和水墨浓淡变化;构图应有章法,疏密得当,根据竹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创作;枝干应挺拔有力,根据生长规律节节分明;写意画竹叶子的组合用笔应分为“个”、“介”、“少”、“分”等几种组合构图;写意竹子创作笔法变化莫测,选择自己最理想的几种手法,加以熟练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段。切记“笔在心里、心在笔端、胸有成竹、枝枝连叶、叶叶连枝”的创作秘诀。此外,中国画写意创作贵在随心所欲,因此作者的心态很重要,画如其人在写意竹子里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

邓散木先生这幅《墨竹图》,是先生中年之后创作的、仅有的几幅竹子绘画作品中最具代表当代绘画理念的一幅完美佳作。

散木先生渊博的学识、超人的才华、勤奋的学风,在诗词、书法、绘画、纂刻和理论著述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在创作上对艺术认真负责的独创精神,见难而进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奋力创作的结果,他的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缅怀艺术大师邓散木先生,不但要学习他德艺双馨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把散木先生创作的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保护好、传承好,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助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