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流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肇源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5-10-23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肇源位于黑龙江省西南边陲,松嫩两江左岸,南通吉林长春,北依油城大庆,东临省会哈尔滨。境内湖泊密布,水产丰富;草原辽阔,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富饶的物产,不但使肇源成为古今人类生活的理想家园,也成就了肇源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展馆概况
肇源博物馆建成于1999年7月18日。现与肇源县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馆区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共设古动物化石、历史文物陈列、肇源民俗印象、“98”抗洪、英雄肇源五个展区。
现有自然、历史、艺术等各类文物展品3000余件。其中玉器、青铜器、瓷器、陶器等文物精品200多件,古动物化石标本“肇源王氏水牛”完整率为国内罕见。

肇源博物馆馆舍外观
建馆十余年来,博物馆先后接待各界人士近50万人。肇源博物馆、肇源县文物管理所先后被省市命名为“黑龙江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十大优秀陈列展览提名奖”;“黑龙江省爱国主义先进集体”;“大庆市国防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陈列掠影
《历史文物展》——以时间顺序和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充分利用白金宝遗址、小拉哈遗址、望海屯城址、出河店古战场址、衍福寺双塔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全面展示肇源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突出北方松嫩流域史前文明和青铜时代古橐离、古夫余族政治经济文化面貌的考证研究。同时对辖区辽金时期城址、春捺钵渔猎活动、出河店战役,明清古驿路,站人文化等单元予以丰富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介绍。此展重要展品有小拉哈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头骨、石器、玉器、骨器;白金宝文化刻划纹符号陶器;辽代龙纹铜镜、冰镩;元末明初三彩划花捏塑纹鸡首鼠尾执壶;明代菩萨造像等。

肇源博物馆展厅

肇源博物馆藏白金宝文化刻化纹饰陶壶

肇源博物馆藏元末明初鸡首鼠尾三彩执壶

肇源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玉璧

肇源博物馆藏明代千首千眼观音造像
《古动物化石展》——以辖区出土的镇馆之宝“肇源王氏水牛”骨架化石,松花江猛犸象、披毛犀等骨架化石为实物资料,结合背景彩绘和图片说明,展示了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5-2万年),肇源松嫩两江古河床远古动物的生存状态。对研究肇源地域古气象、地理和古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肇源博物馆藏王氏水牛化石骨架

肇源博物馆藏披毛犀化石骨架器时代 三站镇出土

肇源博物馆藏猛犸象化石骨架
《肇源民俗印象展》——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传承和众多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交流,促成了一个地域独特的民风民俗。本展主要以“岁月留痕”、“传统习俗”、“童年记趣”为章节,辅以“东北十大怪”、“戏说农村十等人”、“肇源民俗特产”等内容。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既有东北民俗文化共性,又富有本土文化特点,既有开放性和多元性,又有其独立性和延续性。


肇源博物馆民俗印象展览
《英雄肇源》——主要通过档案图片、烈士英名录和部分烈士生前所用实物等予以专题展示。该展以“东北抗联十二支队”、“十三省”以及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为主线,串联出重要战役、事件和人物,反映了肇源革命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烈士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


肇源博物馆民族英雄展览
《“98”抗洪展》——以1998年松嫩流域发生三百年不遇特大洪水为主线,展示了原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亲临肇源抗洪前线视察指挥,肇源人民与各级党政部门、解放军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勇斗洪魔,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坚强不屈、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壮丽凯歌。
宣传教育
肇源博物馆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及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主题,立足与社会互动,创新宣传手段,灵活服务方式,在阵地宣传的基础上,推出了“送展进学校、送展进社区、送展进军营”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旨在与广大观众产生良性互动,主动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

小学生科普知识学习培训

文化遗产保护
肇源县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辖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1处,市县级118处,覆盖全县8乡8镇,是黑龙江省文物大县之一。

白金宝遗址

肇源博物馆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