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土地 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刍议
发布日期:2015-10-12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黑龙江省博物馆 庞学臣
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新馆建设风生水起,形势喜人。边疆省份的黑龙江也不例外,省博新馆建设早已启动。在日新月异的诸多新建的博物馆中,黑龙江省博物馆无论是新馆建筑风格,还是新馆基本陈列等方面,如何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这一直是我们多年来试图解答的课题。
博物馆新馆建设强调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而综合性也是地志博物馆的基本要求。建设特色博物馆,突出地域传统文化和文物宝藏的优势,明确目标定位,提升博物馆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为观众和服务管理人员以及文物的收藏和展示提供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参观空间、收藏环境和工作条件。
一、黑龙江省博物馆基本现状
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建成于1908年,建筑面积11685平方米,为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最初用作商场(原哈尔滨莫斯科商场),它是中东铁路早期在哈尔滨建造的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存在着馆舍陈旧、楼体老化,展厅面积狭小、建筑布局不能适应博物馆陈列布展需要等问题。更因安防设施不到位,一些重要展览无法举行,许多馆藏珍贵文物不能与观众见面,严重影响博物馆保护、宣传、教育职能发挥。
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建设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几经扩充和修改,新馆建设规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工程计划投资8.7亿元人民币,是黑龙江省建国6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文化建设投入。新馆选址江北月亮湾,地处黑龙江省第一座AAAAA级太阳岛旅游风景区核心区域,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南与黑龙江省科技馆毗邻,东靠哈尔滨极地博物馆,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隔路相望,占尽地利与人和的诸多优势,为太阳岛文化建筑群中的领头羊。
二、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风格定位
新馆建筑体现“天人和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将使建成的新馆成为哈尔滨市乃至于黑龙江省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地标式建筑。
新馆建筑设计凸显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总体规划通过建筑与景观跌宕起伏、穿插交错的组织,以写意的方式再现龙江大地千万年地质运动所形成的自然景象,以“自然”的建筑语汇表达与诠释龙江大地“坚实”的民族性格与文明精髓。历史展区似自然鬼斧神工所磨砺的巨石,经由充满力度的切削倒角与拓补变形而成,以动态的体形、多维的界面为人们提供连续的视觉感受。建筑形态自南向北匍匐升起,顶部轮廓遒劲有力,张开坚强的臂膀承托历史的沧桑。建筑外表简洁洗练,通过黑白对比意构“白山黑水”之神韵。底部为蓝灰色,界面起伏交错,如北国严冬江面的冰凌;顶部为浅灰色,远远望去,似天边漂浮的黑土——粗犷的边缘、斑驳的肌理、冰霜的印记、岩石的裂解,将龙江大地的自然之力镌刻其上。自然展区独立设置,作为视觉控制点统领建筑群,形体纯粹、圆润,似承接天露的精美容器,以“包容”的态势隐喻“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龙江文明精髓。主体建筑群通过形体的对比、互补以及强烈的透视感满足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在营造审美突变的同时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水土并秀”是龙江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包容、坚实”更是龙江人文精神最深刻的凝练与浓缩。“黑水黑土是龙江之脉,包容坚实是龙江之魂”,亦即新馆建筑方案最传神的设计主题。
新馆内部结构设计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性、艺术性与现代性完美结合。展陈区设计建筑规模2万平方米以上,展厅内实行与国际同行业先进典范接轨的“无柱网”设置,各功能区域出入口相对独立,步移景异的观展路线、合理设置的休闲空间、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无障碍设施等,人文关怀随处体现。观众倘佯在文化的圣殿中,在优雅静逸的环境里尽情领略黑龙江独具特色的历史与自然文化,感受人类缔造文明的神奇。
建筑内部功能体现了博物馆功能的要求。公共空间展厅等与办公区域既分隔清楚便于使用,又能有机结合。展陈面积与库房面积占70%以上。展厅大空间、大柱距,展厅内的人与物环境达到和保持合理的生态关系。
三、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特色定位
博物馆文化定位应涵盖本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以满足人们对历史、自然文化遗产拓宽视野的渴求;博物馆定位应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标志性大型文化建筑,也是展示城市风姿的一个永久性突出景点。根据目标定位,相应的现代博物馆的总体功能,已从单一性向多功能性发展,以往的博物馆侧重收藏和陈列,现代的博物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收藏、展示、教育、研究和保护为主,集参观、交流、购物、休闲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的作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域传统文化和文物宝藏的优势。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激发创新精神,去发掘和探索这种地域传统文化和文物资源优势,并把它建设为黑龙江的特色博物馆。有了特色,才能给人们以新鲜感和吸引力,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黑龙江地区自然、历史、艺术成就的大型文化设施,新馆不仅荟萃稀有的自然标本、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而且还有以史实和保存完整的系列古代遗存和实物见证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及东北疆域形成史的高品质展览,及黑龙江发展成就展,新馆陈列大纲已经确定。
新馆陈列突出了综合性,融汇了古今中外,涵盖了自然、历史、艺术等多门类,突出了区域性,具有浓郁的黑龙江特色。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将有八个基本陈列:分别是《黑龙江社会历史陈列》、《黑龙江自然历史陈列》、《邓散木艺术陈列》、《哈尔滨俄侨历史陈列》、《贝林野生动物标本陈列》、《大庆石油历史陈列》、《北大荒历史陈列》、《黑龙江林业历史和生态陈列》等。
作为一家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内聚集了独具特色的八个门类藏品和研究成果,并且全部以基本陈列的形式向社会展示,这本身就是一个少有的创举。八个门类,个个特色鲜明,甚至大部分是独一无二,而八个门类融会贯通,共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更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一大特色。
1、黑龙江自然历史陈列
自然陈列在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更多地引入了新的理念,运用空间、色彩、造型等设计要素。通过“远古恐龙王国”、“黑龙江第四纪生物”、“现代动物”、“黑龙江现生特色生物”、“龙江植被”几大版块的展示,以立体场景为主,辅以实物、标本、图片、模型展示、3D电影等形式,利用现代手法,充分展示了纷繁多样、具有黑龙江地域特征的动植物标本及其生存环境。
2、黑龙江社会历史陈列
具有黑龙江社会历史特色、发展特性、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以黑龙江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通过模型、绘画等辅助展示手段,再现黑龙江历史上各个时期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状况,揭示黑龙江人由蛮荒蒙昧时代开始,逐步进入文明,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的历史真谛。展厅分五部分,陈列内容涵盖和充分展示黑龙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唐代渤海、辽金时期、元明清历史文化中的亮点,同时与馆藏的文物优势结合起来,做到有史有物,史物结合。
3、邓散木艺术陈列
邓散木先生是我国当代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治学严谨、著述丰富,留下大量的诗词、墨宝、印迹、字帖、专著,为普及和弘扬中国的传统书法篆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书法被誉为“江南祭酒”,篆刻有“北齐(白石)南邓”之称。
邓散木艺术陈列以其丰富的内容,琳琅满目的金石、书法、诗词、学术专著、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风貌,更全面地展示邓散木先生的艺术成就。
4、哈尔滨俄侨历史陈列
这是中国第一家俄侨博物馆。
在哈尔滨的城市史上,深深镌刻着“俄侨”的文化印记。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和运营,俄罗斯侨民大量涌入,使得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生了全面变化,哈尔滨也由一个“原生态”的乡村成长为一座“洋味儿”十足的大都市。
哈尔滨的俄罗斯外来文化的交流、移民文化的交融,一直是黑龙江地域文化的一个特色。由于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其中以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尤为显著,其影响领域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外来文化无法比拟的。俄罗斯文化在哈尔滨与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如民族性格、宗教、交通、城市发展、侨民等。俄侨展厅一千平方米,展览分别对俄侨工业、俄侨商业、俄侨金融业、俄侨服务业、文化教育、都市生活、宗教信仰等领域进行全景式展示。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在中国所有城市中一枝独秀。这种中俄合璧的文化,它浸透着中俄两国人民的汗水,它备受国人和国际友人的由衷喜爱,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5、贝林野生动物标本陈列
这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标志。
肯尼斯·尤金·贝林(Kenneth·E·Behring)1928年生,美国籍,他曾三次上榜《财富》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400名排名榜单。在人生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贝林转而致力于国际慈善事业,2000年创办世界轮椅基金会,2005年创办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并担任这两个国际慈善机构的主席。
肯尼斯·贝林和黑龙江省博物馆签署捐赠备忘录,计划向黑龙江省博物馆捐赠一批非洲和美洲珍稀动物标本。总价值过亿元。由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世界珍稀动物标本展定名为“跟着贝林去旅游”,展览面积3千平方米,将展示森林、湿地、草原,和充满灵性的最蓬勃的生命,贝林展厅将最真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呈现给观众。
四、三个现代内容的基本陈列具有鲜明的黑龙江地域特色
黑龙江是共和国的长子,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首要的突出贡献。在物质方面的石油贡献量全国第一、商品粮贡献量全国第一、木材贡献量全国第一;在精神层面塑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当今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黑龙江的无比自豪和骄傲,因而《大庆石油历史陈列》、《北大荒历史陈列》、《黑龙江林业历史和生态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也就应运而生了。
1、大庆石油历史陈列
是大庆人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
利用先进的展示手段,向人们展现了大庆油田从发现到开采出油的全过程,讴歌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奉献精神。
同时展示了石油从勘探、开发到炼制加工等整个产业链,是一个具有鲜明石油科技文化特色,集石油地质科普、石油科技博物鉴赏、石油科技展览演示及黑龙江石油发展史于一体的展馆,设有勘探开发、科技成就、油田发展史等展厅,陈列各类标本、化石、实物、展口、模型及史料,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勘探开发厅展示了太阳系与地球、石油地质构造、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过程等科普知识,陈设大量有科学价值的实物、标本和动感演示模型,观众可以形象而又直观地了解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等科普知识。科技成就厅主要展示当代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水平,并陈设大量实物及动感演示模型,既形象直观,又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油田发展史厅主要展示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2、北大荒历史陈列
再现的是十万官兵奋战北大荒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广袤的黑土地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平坦,耕层深厚,适于优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
陈列展览内容丰富,将建成“立体的农业百科全书”,是了解农业历史、农业国情和农业成就的窗口,也是传播农业知识的场所。陈列展出的基本内容有:“中国传统农业”、“黑龙江粮食标本陈列”、“黑龙江现代农业科技陈列”、“农业高新技术陈列”等。
3、黑龙江林业历史和生态陈列
黑龙江的红松支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黑龙江省东西跨近14个经度,南北相距10个纬度。全省的地势大致是南北中部高,东西部低。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区域,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区域,东南部为山地区域,西部为松嫩平原区域,东部为三江兴凯湖平原区域,山地海拔高度在300-1600米左右。黑龙江省划分3个植物区和3个亚区,一是大兴安岭植物区,二是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三是松嫩平原亚区。植物种类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2000多种,其中森林树种百余种,材质优良,利用价值高的有30余种,如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槭、榆、栎、杨、桦等。黑龙江林区是全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和蓄积位居全国前列。
展示风格为自然艺术相结合,展区由陈列馆、实景森林、林特展厅等部分组成,犹如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仿佛置身于一个丰富的植物王国,美丽的红松林、神奇的五花林等景观令人心驰神往。在代表我省不同地域特色的各个展厅里,雪豹、棕熊、东北虎类,栖息在树丛之间,全方位、多角度地演绎了黑龙江森林的文化底蕴,展示了黑龙江林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是传播生态文化、展示林业成就、普及林业知识、保护林业资源的窗口。
综合性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将以它独具特色的建筑,先进的内部功能设施,精美的展示成为黑龙江省的又一个文化亮点,能将黑龙江蕴含的独特的历史、自然、艺术资源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成为一流的文化艺术殿堂,以及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阵地和课堂,通过不断努力,为逐步实现黑龙江省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做出贡献。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