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古生物:东北野牛
发布日期:2014-08-15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东北野牛属于寒温带动物,与王氏水牛、德氏水牛、短脚水牛、原始牛同归于野牛属,广布于四川、河南、陕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东北地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东北野牛化石在松嫩平原最为常见。我国发现的东北野牛化石多出土于河湖的一、二级阶地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到4万年。从头骨化石的形态来看,东北野牛的共同特征是额骨宽,向上有不同程度的隆起,眼眶成管状向前突出,角基起于眼眶与枕骨间中线以后的额骨处,两角向头部两侧以适当角度向后向下伸出,向后与头骨纵轴成70°左右,然后又向上升起,至与额骨平行或高于额面。角心横切面基本趋于圆形,角心表面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棱状突起和纵沟。

第四纪古生物:东北野牛

东北野牛寰椎

东北野牛头骨1

东北野牛头骨2

东北野牛下颌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