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认识与保护

发布日期:2014-03-21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琥珀的认识与保护
双鸭山市博物馆 王丹
 



 
    人类认识琥珀的时间已经十分久远。琥珀经过加工可以研磨成为雅致魅力的装饰品,古希腊人视琥珀为阿波罗的神圣饰物,并将其作为货币;生物学家则用它研究远古时期昆虫的分类;我国很久以前就将琥珀作为药物用来防病治病。在中国古代将琥珀与玛瑙、珍珠、珊瑚等列为七宝之一。

    一、古人对琥珀的认识
    在西方,古希腊人因常在海边拾到漂浮的琥珀,且不知其来源,误以为是太阳在沉入海中时渗落的碎片,也有人认为是神鱼所产的卵。另外,由于琥珀能摩擦生电吸引物体,在古人眼中被视为具有魔力,所以受到特别的崇敬和爱戴。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认识了琥珀,并把它作为装饰品。据考古资料所知,在石器时代就有人使用琥珀,而且在春秋战国墓葬中也时有发现。琥珀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种不同的称呼,如称江珠、遗玉、火珀、血珀、石珀、花珀等等。在各种文献中也有不同的记载,如《山海经》中称之为“育沛”,《汉书》则写作“顿牟”,也称虎魄,《隋书》则称“兽魄”。据说古人认为:“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约状似之,故曰琥珀”。正因为人们相信琥珀与虎有关,而虎又是万兽兽王,也就认为琥珀是珍贵的。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明确记载“琥珀”这一名称的时间比较晚,首见于汉初陆贾的《新语•道基篇》:“琥珀珊瑚,翠羽珠山,山生水藏,择地而居”。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说,我国古代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了琥珀这种物质,而且视为珍贵之物。据《南史》载,“南齐东昏侯的爱妃潘贵妃,服御极选珍宝,琥珀珊一支,价值一百七十万”由此可见琥珀的昂贵。

    二、琥珀的形成与分布
    关于琥珀的形成,中外有很多说法。但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树脂化石,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再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形成的地质时代跨度很大,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可以有,但主要产自白垩纪至第三纪的沉积岩里。它的地理分布也相当广泛,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都可能找得到,但是数量往往很少,有时甚至只有一粒。大宗出土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我国也是重要的产地之一。
    琥珀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区和国家都有发现,产地最著名的是在波罗的海沿岸,包括俄罗斯、德国、波兰、丹麦的近海地区,所产琥珀量大、质优。其次是美洲的多米尼亚;还有意大利、瑞典、罗马尼亚、加拿大、墨西哥、缅甸等。多米尼亚和墨西哥的琥珀是在距今约三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形成的。
    中国人十分珍视琥珀,因为它是松树的树脂,而松树象征长寿。早期中国的琥珀多来自缅甸,直至17世纪波罗的海的琥珀才由葡萄牙人引进中国市场。现如今缅甸琥珀较少,而且比较昂贵。我国的琥珀产地比较分散,多产自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岩层之中。古代我国以云南等地出产的琥珀较为著名,汉代就在云南西部永平等地采过琥珀。哀牢山一代产琥珀在古书中已有记载,据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哀牢山出土的琥珀最大者重约20公斤。明代在云南保山县,清代则在云南丽江县采到过琥珀。而目前我国琥珀产地以河南南阳的西峡、内乡及辽宁抚顺最为著名。其次有云南大理的点苍山、腾越、丽江,四川的奉节、忠县,吉林的珲春,湖北的恩施、施南和黑龙江的贝加尔湖地区等,在内蒙古、新疆、陕西、福建等地也有产区。

    三、琥珀性质
    琥珀是一种特殊的宝石,习惯认为是一种“矿物”。研究表明,琥珀的主要成分为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俗称煤黄,是煤和煤精的伴生者。其中含碳79%,氢10.5%,氧 10.5%,比水稍重一些。有的琥珀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叫琥珀酸。因此,若按是否含有琥珀酸来划分,可分为含琥珀酸和不含琥珀酸两组。前者包括波罗地海琥珀、缅甸琥珀和罗马尼亚琥珀,后者包括多米尼亚琥珀和墨西哥琥珀。若琥珀酸含量在3%到4%的琥珀是透明的,若含量超出4%,则琥珀会出现云雾般的状态,即称之为蜜腊,泡沫状的琥珀酸含量更高,甚至超过8%。
    琥珀属于一种非晶体的有机物。形状多成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块状、饼状、水滴状或颗粒状等。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颜色的不同还与原始树种有关。折光率1.539 -1.545,在长紫外下可具有蓝白光—淡黄色荧光,短波下为暗黄、绿色荧光。硬度2-3,并且琥珀的硬度随着树脂中气泡的增多而增加。密度 1.1-1.16g/cm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不耐高温、可燃,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且能摩擦生电。琥珀中包含有微小的气泡,还有昆虫、种子、树叶和其它包裹体等。

    四、琥珀的退质机理
    考古文物往往来自墓葬,而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化学物质对琥珀有极强的侵蚀性。土地的质量和土层的变化使琥珀文物周围的化学环境更具有侵蚀性。出土较久的琥珀,往往在空气中还会被慢慢氧化,导致其色泽暗淡,质地粗糙,不透明,易破碎。腐植土的分解,含有大量的硫磺酸,也会加深琥珀的颜色。总之,琥珀的退质是一种氧化作用,使它逐渐变暗,趋向粉末化,此现象的最初阶段是在琥珀内部形成或多或少裂缝。
    退质现象表现在琥珀制品表面的不透明化:首先形成棕黄色的东西,然后逐渐扩大其面积。形成硬皮后会使得裂缝越来越深,致使下面的材料丧失内聚力。另外,琥珀材料的质量差也容易造成退质。

    五、琥珀的鉴别
    常见的琥珀伪品是以松香混充。其中之一是将松香埋于地下一段时间后取出作伪,二是从古墓的棺木中挖取的“老财香”混充,需注意鉴别。以往所见的旧琥珀工艺品大多是明清的物品,其雕刻的风格和明清玉雕相同。若琥珀经年久把玩,成润泽的宝光,年代越久者宝光越厚,表皮上还有细裂纹。
     一般来说,天然的琥珀很轻,在饱和盐水中会浮起,所以在1:4的盐水里,真品上浮,赝品会下沉。也可以用力摩擦发出香味,味涩;或用针烧测试法,把针加热致红,烫在琥珀的表皮,会有松香味、色黑,塑料品会局部溶化而粘住针头。若要用刀削成粉末,粉成淡黄色,无粘手感,伪品刀削起碎块,不成粉末有粘手感。另外,还有乙醚测试法和声音测试法,乙醚测试法就是利用指甲油的去光水测试其表面,琥珀不会有任何反应,而柯巴树脂则会腐蚀。而声音测试是将无镶嵌的琥珀珠子放在手中轻轻揉动,会发出很柔和略带沉闷的声响,如果塑料或树脂声音则比较清脆。
    在二十世纪初制作琥珀材料大多改为酚醛树脂和类似的人造聚合物。这些材料并不透明,因此可以很容易模仿某些种类的乳白色琥珀。直到1940年出现两个新类别的有机材料可供制作琥珀仿制品,即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琥珀仿制品,并且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蚂蚁、蜜蜂、蜥蜴、蚊子等。运用气相色谱则能够很容易的揭露这种伪品,并PY-GC/MS可以非常精确地确定结构材料。这些伪品多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销售,并在纽约已记录在案。同时,也可以根据近红外光谱特征来加以区别。

    六、琥珀的保护
    清洗:对于琥珀的清洗,最常用的溶液是30%的乙醇和蒸馏水的混合液,但乙醇会溶解一小部分树脂,引起漂白现象。对于保存完好的琥珀可用一种非离子型清洁剂清洗,用0.5%的NEO-DES-OGEN水溶液进行冲洗。
    在古玩市场看到的琥珀制品,常用乙醇清洗,甚至将它们直接浸泡在乙醇中,如果琥珀制品上有白色沉淀物,可用羚羊皮摩擦去除。同时有些污垢需要谨慎清理,可将琥珀放在显微镜下,用蒸馏水软化土垢,然后用探针、木质工具、手术刀机械清除。为了清除钙质硬壳物质,还可用10%的EDTA水溶液清洗,同时注意碱性物质会侵蚀琥珀,所以琥珀文物最好用蒸馏水清洗。由于毛细现象,还要用毛刷擦干过量的水,避免液体渗入裂缝在材料内部形成物理张力。
    防氧化:琥珀的表面易被氧化,防止氧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稀薄的酒精或乙醚等水溶液,或者纯的石蜡油来浸泡;二是在其表面涂一层甘油或胶层,但此种方法时间长会使琥珀变得不透明,所以最好不要采用。
    加固:有效加固琥珀的材料有三氯乙烷溶液,浓度从1%到3%不等。可用毛刷、毛笔涂抹。还有溶解于矿物松香油的微晶蜡,但是注意不要涂抹过量,适用于保存完好的琥珀。在溶于水的合成树脂中,唯一尚在使用的加固剂是10%的丙烯酸乳剂蒸馏水溶液,用毛刷涂在变质严重的琥珀上。
    对于出土琥珀文物来说,并不主张使用加固剂。原因在于琥珀与它周围的土很难分开,加固剂会将污物固定在文物上。同时,为了除去污垢,部分溶剂也会溶解琥珀。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加固都可能破坏文物,影响着分析结果。因此尽量避免加固,或是在加固前提取样品。
    修补与粘接:若琥珀仍透明,建议使用松香油。在合成材料中使用赛璐珞,或者聚酯树脂。但是此情况下,有待重新组装的碎片要单独塑型,然后再粘接。但考古出土的琥珀往往变得不透明,而且内部还会有裂缝出现。
    日常维护:由琥珀的性质可知,琥珀的硬度低韧性小,所以在一般的维护上,要特别注意避免刮伤撞断。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远离酸碱,避免接触喷雾型产品,如发胶、杀虫剂、香水等。使用以后用温水浸泡,用纯橄榄油润湿保养,干净软布擦试即可。
    其次,避免和硬物首饰一起保存,以免摩擦受损。沾灰的琥珀,应用清水清洗,再用柔软的布吸干水渍。最后以少量的橄榄油轻试琥珀,就可恢复其光泽。
    此外,琥珀与珍珠、象牙、珊瑚同等于有机宝石,挥发性腐蚀性的物质对琥珀不利,使用后可用湿布轻轻擦试即可。而且一般的珠宝清洁剂不适于清洗琥珀。正常的佩戴与把玩不会造成损伤,如有损伤应小心擦拭。
    最后,在库房中的琥珀文物应用聚乙烯盒包装,盒内填满不含酸的织物,以避免文物的任何移动,顶盖不得对文物施加任何压力。盒子应远离热源,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当维持在50%-60%之间,最多上下浮动5%。避免任何热力。在收藏琥珀的瓶子上,还应注意琥珀的瓶子盖不易紧闭,或采用软木塞住盖子,以免四周环境气温升高,瓶内的空气膨胀易将瓶子胀裂。由于修复并未阻止琥珀的氧化,或仅仅部分阻止,所以目前最安全稳妥的方法,是将琥珀储放在隔绝空气的空间,或者在陈列的展柜或储藏室的空间内,充以氦等气体,照明设备的亮度不超过150勒克斯,要进行防紫处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