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是自然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发布日期:2014-01-08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科学研究是自然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黑龙江省博物馆 徐学良
博物馆是研究机关、博物馆是收藏机关、博物馆是宣传教育机关,这本来是老生常谈。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只注重了宣传教育;却忽略了博物馆还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要进行科学研究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诚然,博物馆在公众的印象中只有陈列或展览 因为这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但是,作为博物馆人也这样认识就远远不够了。就陈列而言,无论是陈列内容、陈列形式、展示方法也都是要经过一番研究。其它,就更不必说了;收藏要研究,收藏什麽?如何收藏?如何保管?如何分类?如何定种或命名?它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在进化中的作用等等都需要研究;如果不做这些研究,收藏就变得毫无意义,收藏也就变成废物收集,博物馆变成垃圾站;所以,收藏是必须要研究的。只于说到野外考察、标本采集、猎取、征集,都是科学研究,都需要科学研究。国外常常称自然科学家为博物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特点。现就博物馆科研问题略述如下:(一)科学考察是博物馆重要的科研工作
1、博物馆藏品的多寡是博物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许多著名的,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都有十分丰富的标本收藏;例如:美国的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大约有5000万件标本,并且,以年1%的速度在增长。这些标本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野外考察而获得。而我们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收藏是多少呢?例如:中国很有名气的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标本的收藏仅有20多万件。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收藏略多一点,也只有24万多件;其它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更不肖说了,其收藏也未必能够超过这两个馆。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在法国人办的震旦博物馆和英国办的文局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少的标本源于旧时收藏。黑龙省博物馆的自然标本收藏也大部源于旧时的采集和收藏。解放后,我国的自然博物馆有了很大的发展,做了不少的标本采集和收藏工作;但是,由于忽视了经常性的野外考察工作,标本收藏工作还是很不得力的,没能彻底改变旧时收藏工作的面貌,老标本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原因是我们的野外考察工作太少,大部分时间是在搞‘展教’工作;而国外的自然博物馆比较重视野外工作,经常把野外考察作为很主要的工作,因此,他们的标本收藏也就比较丰富。当然,他们的工作起步早,他们的博物馆是随着他们国家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而迅速发展起来;但是,西方的博物学家经常的野外考察活动,西方人喜欢旅游、探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博物馆模式标本的多寡是博物馆价值和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评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另外的一个方面是看模式标本收藏的多少?这是博物馆水平和在世界博物馆界中的地位的又一标志。这方面没有做过调查,仅知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有模式标本100种184件,其他博物馆能够超过它的大概也不会太多;估计,在全部中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的模式标本,总数能够超过千种、千件也就不简单了。这当然有它的历史原因;那就是,当国外资本主义进行殖民掠夺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外国殖民主义者的掠夺。但是,现在是我们是进行标本收藏和采集的时候了;因为,世界已有150万种的物种定种、命名了,尚有500-5000万种没有命名,这就需要我们去考察,去采集、去定种。这样我们就会增加模式标本的收藏。应该说,由于国力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只能做些自己国家的生物资源的摸底的工作。作为自然博物馆,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没有走向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思想上,人才上,物资上的准备。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走出国门,到南美的雨林、到非洲的干旱草原、到澳洲的森林、到北极的冰原、南极的雪原、到世界各地,采、猎、收集标本;使我们国家的自然博物馆,在世界的生物学系统分类和物种的定种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不抓紧这一时机,采集模式标本,鉴定新种,那是很遗憾的,我们将又一次失去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机会。
3、科研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许多的大自然科学家或出自博物馆或自然科学家投身于博物馆事业。例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最初在爱丁堡攻读医学,后来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想成为牧师;但是,一个机会,使他得以以一名博物学家的身份在贝格尔巡洋舰上工作,经过五年的科学考察,把收据的标本运回国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写下了著名的《物种的起源》一书,打破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使人类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此外像赫胥黎、林奈等都是在经过了大量的标本收集和科学考察后,成了博物学家,在物种的进化和分类学方面为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4、只有加强科学研究,
博物馆的才能与时具进。现今的世界正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生物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生理生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介入系统分类学等等的研究,人类正从利用自然,依靠自然向保护自然,管理自然的趋势发展。如果我们不介入这些研究并被拒之大门之外。便无法掌握这些知识的核心理念,并很好地展示、宣传它们。更何况博物馆有这样的能力,不介入这些领域的研究,实在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而,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科学考察少,纸上谈兵多。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提高研究的水平,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科技兴国的要求,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趋势。不了解这一点我们便不能很好的发展自然历史博物馆事业。
(二)藏品收藏工作要求我们进行科学研究
藏品收藏需要进行科学研究。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室不是垃圾站,不是废品储藏室,它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所以它的收藏工作是需要研究的。收藏既然要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工作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学历、一定的科学水平、一定的研究能力的人来做,因为它不同于一般仓库保管员,它应该由一些深谙博物馆学的工作人员, 一些研究人员来做。目前,这一点有些忽略,没有把握博物馆的收藏与仓库收储的区别,在人才使用上出现一些偏差,没有重视保管员的文化素质和科研能力,甚至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也在作保管工作,这无疑影响了无论是收藏、还是保管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工作很多。一、要研究收藏什么?二、要研究怎样收藏和保管,进行标本采集工作或配合研究人员进行采集工作。三、要研究怎样科学保养、护理,甚至进行动、植物鉴定、科学命名和分类等。
1、收藏工作的研究。自然博物馆既然不是垃圾站。那么对它的收藏品就要进行研究。看它是否有收藏价值;这些价值包括自然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等等。只有符合这些价值取向的才可以收藏。
2、地域收藏的研究。所谓地域收藏,即:此藏品只产于某地区,产地的博物馆可以大量的收藏,要使藏品多样化,系列化,研究者要研究这种标本,可以在产地的博物馆,开展全面的、深入地研究工作。使博物馆的在地域性生物学藏品方面成为收藏中心。
3、类别收藏的研究。即:对某类标本进行大量的,系列化的收藏。以期研究者有对比研究的标本。进行种或种下单元的分类研究等等。总之,收藏工作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必须重视。
4、收藏保管工作的研究。即:如何分类、编目、上账。以其达到账目清析,保护良好,充分利用,取用两便的目的。
5、保护方法的研究?譬如:利用什么装俱;匣、袋、箱、囊、架;密封、敞放,用什么保护药品?及如何使用等?,湿度、温度、以及他们对人、物、标本的危害及使用效果等;各种危害因素的消除, 收藏,保护的的效果等等。总之,保护和保管也有大量的研究工作的要做。
(三)陈列和展览的研究
陈列展览工作,更是博物馆重要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三个方面:
1、陈列大纲要研究。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研究你才能提出一个合乎现代科学发展水平和合乎社会需求,观众认可的陈列大纲,并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陈列或展览。
2、陈列计划要研究。要想展示你的陈列大纲的内容,你必须制作一份具体的陈列计划。这个计划不经过研究也是无法写出来的。
3、展示方式、方法也必须研究。如何展示陈列大纲的思想,使用什么方法、手段去展示,尤其现代电脑的出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使用,去发展。否则便不能与时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总而言之,研究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重视,必须抓紧,必须加强。否则便不能实现《中国科学普及大纲》中提出的科普要求,跟不上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和改变中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落后、被动的局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