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系列之四十六邓散木先生的《一足印稿》

发布日期:2013-08-02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四十六
奇迹绝道——邓散木先生的《一足印稿》
在省博开幕


(观众观看展览图片)

    为迎接暑期观展潮,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6月26日,省博物馆在一楼阳光大厅隆重举行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四十六“奇绝迹道——邓散木先生的《一足印稿》”特展开幕式。
    邓散木(1898年—1963年),上海市人,原名铁,三十后易名粪翁,五十后易名散木。1955年后尤以篆刻成就最高。他的篆刻被誉为“巨刃摩天空一世,开疆拓宇独称雄”。他上承秦汉,融秦汉,齐鲁封泥,汉魏六朝砖瓦文字于一炉;下继吴赵,合昌硕、古泥之长为一堂,以其沉雄朴茂,清新古拙,大气磅礴的风格,在印坛上独树一帜。
    本次黑龙江省博物馆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四十六“奇绝迹道——邓散木先生的《一足印稿》”展出的便是邓散木先生晚年篆艺的代表作,1960年邓散木先生因患动脉硬化性栓塞截去左下肢,自是遂号“一足”。其后,四年所作亲自精选,钤拓装订,由唐云署签,沈禹钟作序,白蕉成跋,当时曾以原石钤拓五十部,分上下二卷问世,为海内外同行所宝视。
    在艺术大师邓散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计成印谱五十余册,印拓五千余方。《一足印稿》更是散木先生生前绝作,治白文印每露锋芒, 险劲而雄厚; 镌朱文时, 坚卓挺拔, 笔如屈铁。此外, 他更措意于修饰边栏, 使印文内容的精神和边栏整破粗细的意态, 相映成趣。《一足印稿》的九十余方印, 刀法多变, 气象万千.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白蕉先生在跋《一足印稿》中写道: “散老五十岁后, 渐渐挣脱师门, 北行后多见齐白石手刻, 在白石老人胆大手辣的影响下, 他更进一步冲破了前人的规范格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年的邓散木先生, 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右手伤腕不能握刀执笔, 在腕病的影响下, 很多印都是用锤子凿就。但他的刀法给人的感觉却更加泼辣豪放, 沉雄秀发, 到达了变熟为生, 变流转为拙涩的境地。《一足印稿》中“孺子牛”方形大印, 朱文粗笔, 有封泥朴拙之趣, 而巨刃摩天, 气势益为凌厉,用刀时“切”时“冲”,变化多端, 充分体现了刀法雄浑苍莽之美。
    邓散木先生在综述篆刻艺术的篆法、章法、刀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善书法者, 治印有笔有墨; 善章法者, 治印有神有意; 善刀法者, 治印裁顿合度, 三者俱备, 则臻完美可称神品。若刀法稍逊, 笔意已到, 章法完善, 未为全失. 若一味追求刀法, 笔意全失, 章法紊乱,帅亡而卒乱,印野矣。”这标段话不仅言简意赅、学理深邃,更是他一生致力于篆刻艺术的经验总结,值得后学者思考。
    省博物馆“每月一星”之四十六“奇绝迹道——邓散木先生的《一足印稿》”特展意在展现邓散木先生巧夺天工篆刻技艺的同时,也为观众了解、知晓篆刻艺术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