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四十二《鲶鱼》在省博隆重开幕

发布日期:2013-03-20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四十二
《江河猎手——鲶鱼》在省博隆重开幕


(观众观赏怀头鱼王图片)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2月27日上午,省博物馆在一楼阳光大厅隆重举行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四十二《江河猎手——鲶鱼》特展开幕式。
    怀头鱼,学名怀头鲶,是鲶鱼的一种,隶属鲶形目,通称鲶鱼。除南极洲之外,世界到处都有鲶鱼,鲶鱼体型差异极大,其中世界最大的鲶鱼,长达5米,重330公斤,而世界最小的鲶鱼,成体小于10毫米,是最小的脊椎动物。鲶形目包括35个科,约有2800种鱼,相当于1/4的淡水鱼,1/10全部鱼纲的种类。在我国,怀头鱼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及乌苏里江,是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市场价值高、货源少、产量低等特点。怀头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的药用使它独具亮点。不仅如此,它更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本次展出的这尾怀头鱼王是由长岭湖养殖中心经理董国臣先生于1月15日向省博无偿捐赠,体长1.7米,重达86斤,品相完好、健康存活,居河川食物链的上层,对维持生态平衡,调节物种种间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且极具地方特色,有很高商业、研究、收藏价值,是黑龙江特色鱼中之精品。省博物馆在获得此捐赠后迅速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员,利用传统假体捆绑填充法,历时一个多月,将其制作成大型自然标本用于本次陈列展览,在丰富广大龙江观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省博馆藏精品。此次董国臣先生的无偿捐赠不仅为2013年社会无偿捐赠起了一个好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更为省博物馆与全省民众共同打造“咱们的博物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怀头鲶,过去在黑龙江很常见,但是近几十年由于捕捞过度、环境污染、天然河流受阻等原因,鱼类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省博物馆旨在通过此项展览,倡导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及鱼对人类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大众热爱、保护大自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