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 明月寄情——龙年中秋节
发布日期:2012-09-20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丹桂飘香 明月寄情——龙年中秋节
暨传统手工制作月饼技艺展示
暨传统手工制作月饼技艺展示
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贴近民俗办馆、贴近生活办展,9月20日,在省博物馆阳光大厅内隆重举行了“丹桂飘香 明月寄情——龙年中秋节特展暨统手工制作月饼技艺展示”开幕式。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的重要文化元素。
而中秋佳节则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佳节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作为传承和延续民族文明的重要阵地,省博物馆始终坚持认为,只有贴近民俗办展才能谋求共识、贴近生活办展才能事半功倍。本次中秋展览已是省博物馆连续第三个年头举办中秋民俗特展,也是省博物馆今年推出的又一成功民俗系列特展。省博物馆用实际的工作成果、扎实的工作态度再一次印证了自身在民俗文化、民生文化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对省博物馆“咱们的博物馆”这一办馆理念的再一次实际践行。中秋节,又称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女儿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文化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被誉为是最具有人情味、最具诗情画意的节日,围绕着月圆为特色的民俗节日活动,使中秋节具有独特的品格和别样的情致。
提到与中秋相关的典故,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嫦蛾奔月、唐明皇游月宫、朱元璋月饼起义等。中秋相关的风俗习惯就更是举不胜举,祭月赏月、吃月饼、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这些典故风俗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文化底蕴。
为了全方位、充分地将与中秋节相关的典故和风俗展现给广大观众,此次展览分别以“探幽溯源——忆中秋”、“望月遐思——话中秋”、“明月美食——品中秋”、“明月佳节——迎中秋”四个展览单元为中秋特展位主体,共计十四个展览组构成本次特展。精心准备了珍贵馆藏版画《961年徐楞作秋收时节图》、《圆月》,馆藏剪纸作品《贵妃醉酒戏剧人物》、及馆藏年画《果仙敬月》等,除此以外省博物馆还特别为观众准备了珍贵的馆藏三足小铜炉、清仿宣德炉、铜香筒、馆藏金神仙镜、馆藏明成化双耳半浮雕兽颈藩莲纹四足炉等珍贵实物藏品,通过多角度的观展、多方位的布展,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用心去感受传统佳节韵味与含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秋民俗特展与前两期特展最大的区别在于今年的中秋特展加入了传统手工制作月饼技艺展示环节,此举在我省乃至全国的文博界尚属首创。为了让广大观众了解传统月饼的制作方法和工艺,省博物馆特安排馆内相关专业人员系统、完整地学习了传统月饼的制作流程,并自行设计制作了带有省博物馆特色的传统月饼模具。相信传统的手工面团调制、馅心制作、手工包馅、模具成型等制作环节必将极大地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这一展示环节的融入也让以往中秋特展相对单一的展示方法变得极具互动性。(本馆传统月饼的制作展示以“展”为宗旨,谢绝收、购。展示时间为:9月20日至10月7日)
可以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反映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凸显了大众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及追求。
在双节期间(9月30日——10月7日),省博物馆将继续秉持“百姓的博物馆、大众的博物馆”这一新时期的办馆理念,天天免费开放、竭诚欢迎各界宾朋,传承文化、弘扬文明。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