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三十二《辽代三彩瓷枕》

发布日期:2012-05-07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一梦千年——辽代三彩瓷枕》
——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三十二
(观众参观展览)

    4月25日上午,在省博物馆阳光大厅内举行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三十二《一梦千年——辽代三彩瓷枕》特展开幕式。
    瓷枕在中国的使用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皆因瓷枕具有“清凉沁肤、爽身安神”之功效,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论富贵贫贱无不喜好。瓷枕最初是作为陪葬冥器出现的,多发现于墓葬中,当为墓主人生前所使用,而死后作为随葬品陪伴主人长眠地下。瓷枕最早现于隋代,盛于唐宋。瓷枕不单是一种寝卧用具,它还兼有号脉、冥用以及观赏、收藏等价值。所以从创烧之初,制瓷工匠就十分注意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我国古代瓷枕中迭有精品涌现。
    本次“每月一星”特展为广大观众所呈现的这件文物就是辽代三彩瓷枕,为辽三彩的典型代表器物,该彩枕前低后高,呈斜坡状。文物整体呈“凸”字形,上枕面有外凸的边沿,并以黄、白、绿三色釉交替搭配,构成绚丽的图案。瓷枕四周饰以浮雕,以人物、松树和鹿搭配,寓长寿之意。枕身中空,右侧开一小孔,此孔为烧制时散发内部热气之用,使用时可供内外空气流通,起到降温的作用。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契丹人吸收了中原的瓷枕文化,生产出的瓷枕种类繁多,绽放出独有的魅力。和中原不同,辽三彩独具民族特色。造型上辽三彩的装饰题材比较简单,仅为人们习见的花卉、草、鱼、蝶和流云、水波纹等,并采取对称的构图方法加以表现,纹饰多图案化。辽代瓷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等地都曾有发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造型优美,有虎形枕、如意枕、兽形枕、仕女枕和孩儿枕等,主要有白瓷、黑瓷和低温釉陶瓷等。
    辽三彩瓷器为低温釉陶瓷,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黄、绿、蓝、红、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的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自然协调,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本次展出的这件三彩瓷枕,是迄今已发现的辽代文物中的珍品,为我们研究辽代陶瓷发展水平和生活习俗、审美观等提供了实物佐证。“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词人的千古传唱为瓷枕作了恰如其分的诠释。在身心疲惫之际,枕一片清凉,烦恼伴着清梦的脚步烟消云散。时空在这里弯曲,遥远的记忆在清凉里存贮后世。我们得以透过流动的色彩,穿越时间的界限,追逐契丹人马背上的英姿,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积淀。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