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展览之二十四《翩仙而至 与鹤共舞》

发布日期:2011-09-01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特别展览之二十四
暨“每月一星”系列特展两周年收官之作
《翩仙而至 与鹤共舞》


(观众参观丹顶鹤展览图片)

    为进一步切实履行省博物馆作为广大青少年群体第二课堂的宣传教育职能,继暑假期间省博物馆相继举办《颚冠虫族——喜欢决斗的锹甲》展和《“咱们的博物馆”飞落人间的天使——雉鸡类活体标本展》等一系列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眼球的自然系列展览之后,8月30日,省博物馆再次隆重推出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二十四期暨“每月一星”两周年收官之作——《翩仙而至 与鹤共舞》丹顶鹤特展,为刚刚步入紧张学习中的广大青少年再献一个精品自然类特展,并旨在希望通过本次丹顶鹤特展,呼吁社会大众关注丹顶鹤这一珍稀动物种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已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览所举办的第二十四期特展,时至今日,“每月一星”这一省博物馆成功创立的品牌文化系列展览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年时间,两年以来纵跨自然、历史、艺术三大范畴的精品展览吸引了无数的观众,二十四项内容新颖、形式各异的精品展览更是饱受观众好评,观众用无私的掌声和微笑为“每月一星”打分点评,为此,省博物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览继续办好、办大,办成观众满意、专家赞同、业内知名的品牌系列展览。
    本次特展所展出的丹顶鹤,羽毛洁白、体态优美,有“仙鹤”的美誉,是一种稀有的大型珍贵鸟类,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当今世界现存15种鹤类中,丹顶鹤是其中最为美丽、被人们所喜爱、知名度最广的一种。丹顶鹤雪白无暇的羽毛遍布整个身躯,长长的颈上围着黑亮的绒毛,头冠鲜红凝重,丹顶鹤的白与黑给人一种庄重尊贵的感觉,丹顶之红又使得这份尊贵之中充满了活力,在色彩上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丹顶鹤的美名正因这“红肉冠”而得。
    本次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共展出馆藏珍贵丹顶鹤标本四件,四件丹顶鹤标本包括雄性丹顶鹤一件、雌性丹顶鹤一件和丹顶鹤幼雏标本二件。其中,雄性丹顶鹤体长168cm,雌性丹顶鹤体长160cm,雌雄两鹤年龄均在10岁以上,两只丹顶鹤幼雏大概仅出生15天左右。
    丹顶鹤作为一种大型涉禽,喜居沼泽地区,栖息条件要求有丰富的食物,巢域选择有湿地或浅水的地段,一般要求有较高较密的苇、草作为隐蔽条件。主要分布在中国,它繁殖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扎龙和三江平原中部及吉林省白城地区,迁徙时,经北部沿海各省,到长江中下游的盐城沿海滩涂和台湾省等地越冬。
丹顶鹤是“一夫一妻”制,鹅黄柳绿,春意融融,正是鹤的交配季节,产卵后,雌雄鹤轮流坐巢孵化。幼鹤出壳后长到一周岁,即离开亲鹤成小集群生活。满6岁时发育成熟,开始选偶配对,结成伉俪,在五、六十年的生命旅途中,丹顶鹤笃于爱情,一经成家,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丹顶鹤外形轩昂而高贵,性情幽娴。一举足,一展翅,姿态飘逸且雅致,连啼鸣声也显得超凡不俗,在《诗经》中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的精采描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它更被誉为仙鹤。鹤给了文人创作的灵感,文人的创作也提高了鹤的文化品位。人们歌颂鹤的优美,升华鹤的特性, 宣扬鹤的神秘,从而使鹤文化几乎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
    丹顶鹤忠贞的爱情及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受到人们的广为赞烦,不仅成为诗词歌赋的主要内容,还常出现在绘画刺绣、工艺雕塑等艺术品中。商朝武丁妻子的墓穴中出土的2件玉鹤陪葬品,距今已有3200多年,著名的曾经出土乐器瑰宝编钟的曾侯乙墓也出土了鹿角立鹤青铜器。这些都表明了战国早期人们对鹤的喜爱之情。
    如此优美华贵的丹顶鹤目前在世界上的现存总量却在逐渐减少,己被列为世界最濒临灭绝的鸟类之一,丹顶鹤的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省博物馆愿以自身为宣传平台,让广大观众在能够近距离观赏到“仙鹤”的优美身姿的同时,唤起大家对自然,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呼吁大众保护丹顶鹤这一珍稀动物物种,保护大自然。

(撰稿:岳中彬 侯明纯)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