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星”特展之十六“磨墨机”展
发布日期:2011-01-11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每月一星”特展之十六“磨墨机”展
大师勤奋的见证——邓散木的磨墨机

2010年12月28日上午,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二楼最新开辟的 “每月一星”中央临时展厅内,隆重举行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十六《大师勤奋的见证——邓散木的磨墨机》展览开幕式。在此次展览中,省博物馆将以全新的观赏视角和新颖的展示手段向大众展示邓散木先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其辉煌的一生,为了让广大观众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参观展览,省博物馆决定元月1至3日取消原有的闭馆休息日,坚持免费开放。
中国汉字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变化多端,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古人在书写时离不开文房四宝,即先用墨块加水在砚台里磨出浓浓的墨汁,再以毛笔沾墨写出飘逸潇洒的汉字。到了现代,为了节省磨墨时间,便出现了以机器来代替人工磨墨的磨墨机。
本次展览是省博物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继举办《伴随邓散木一生的印章》和《邓散木著钢笔字范特展》后第三次隆重推出邓散木先生专题展览。展览旨在在广大观众为邓散木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震撼之余,在揣摩回味大师艺术作品之际,以独特的欣赏视角、新颖的展示理念,为大众展现这台曾伴随了邓散木先生半生的磨墨机,借以追忆大师的辉煌一生。
邓散木先生原名铁,字钝铁,上海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大家。散木先生博学古今,集中国书法之大成融会贯通,取众家之长。时人以拥有其作品为乐事。当时书法同仁尊称其为“江南祭酒”,篆刻又有“北齐南邓”的赞誉。
邓散木先生三十年代的作品皆出自本次展览所展出的这台磨墨机研磨出来的墨汁,以机械磨墨代替手工研磨来供绘画书写,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便不难看出大师是实至名归的高产圣手,同时,也侧面肯定了邓散木先生一生诗书画印的至高地位。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邓散木先生使用的磨墨机为铁制,是三十年代由邓散木先生自行设计并请友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台手动磨墨机。该磨墨机长45厘米、宽25厘米、高37厘米,共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一手摇支架和夹墨器,中部为一墨盘,下部则是一个木制的底座,底座又与支架连在一起。
该磨墨机属手动器械,当摇动上方手柄时,手柄会带动两个齿轮转动,上齿轮与手柄相连,下齿轮与下方丝杠相连,丝杠随即动夹墨器转动。夹墨器成“十”字形,“十”字形的每一方凸起都有一个可松紧的卡头,卡头中间各有一顶丝,顶丝逆时针旋转时可松开卡槽,这时放入墨块,再将顶丝顺时针旋转,收紧卡槽,夹紧墨块。夹墨器可同时带动四块墨块旋转,与下面的墨盘加水相互摩擦产生墨汁,以供邓先生写字之用,这样既方便又省力、省时,据说如此设计精巧、合理的机器磨墨机乃是邓散木大师首创出来的。
当年,邓先生每天清晨就起身磨墨,总要用磨墨机磨一大墨海,以备一天书写之用。杰出的天份同样也不开勤奋,故而他的诗书画印得到了章士钊、徐悲鸿等名家的赞赏与好评,终成中国现代书刻艺术的一代巨人。巨星陨落,但邓散木先生那坚毅的精神,刻苦钻研的韧劲和无限的求知欲却永远激励着我们,让这台磨墨机与世人共同见证了大师的辉煌一生。
(撰稿:岳中彬)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