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散木藝術

发布日期:2009-10-25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鄧 散 木 藝 術




鄧散木先生是我國當代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藝術家。鄧散木先生的作品,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珍貴財富。鄧散木先生18981016日出生於上海。乳名菊初,學名士傑。改名鐵,字鈍鐵、老鐵、亦號無恙,後改名糞翁、散木,別署虛木、天乎、楚狂人、無外居士、山人居士、居士山人、郁青道人、且渠子;晚年病割足,因號一足、夔、吾離生、六六殘人等。齋館名有豹皮室、三長兩短之齋、廁簡樓、三夢庵、懷馨室。鄧散木先生求學時代就自修中文和書法,並先後拜前輩各家為師。由於他的不懈努力,早在二十餘歲就以不同凡響的書法、篆刻崛起上海藝壇。1955年應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聘,到北京書寫中小學簡化字語文課本。學生字貼,從事文字改革及書法篆刻普及工作。此後即定居北京。1963108日因患胃癌、肝癌在北京去逝。

鄧散木先生從青年時起便創作詩歌,他的詩風格奔放,氣勢豪邁,喜怒哀樂溢於言表,不同凡響。從選材上他的詩句因時而發,不拘一格選詩材。在他的眼裏,觸目皆是,俯拾便得,日常生活是詩,所經歷的事物也是詩,他的周圍是詩的世界。因此感諷時事。頌贊新生事物,以及紀遊、述懷、贈友、論書、治印、題畫等題材多樣。散木先生的詩是他感情的自然流露。在他的詩裏寄託著他的思想感情,抒寫著他的胸懷和理想。詩裏有著他桀驁的性格,雄健的氣概,執著的追求.深厚的功夫與藝術感染力,更在於他的詩意貫穿於其他藝術形式之中,他在書法中寫詩,書法本身亦是詩,印中有詩,印本身也是詩,他的書、印、畫是詩的別裁和化身。

鄧散木先生的書法問業于虞山蕭蛻(退庵)先生。篆書深得師法,正草隸篆各體,亦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其書法氣雄力健,深厚流麗,富金石韻味。他也是一位書法多面手和多產作家,早為社會各界所公認。鄧散木先生精研各體和博采旁揉,使他的書法味道淳厚。意趣橫生。他書作不僅書體多,而且數量多,臨摹碑貼更多,一部近萬字的《說文解字》,他就手寫十遍《說文諧聲孽生述》,寫了八部。作為一部書來說,十多萬字的巨著,仔細讀一遍,也夠花時間的了,而他卻是用毛筆篆書,逐字臨寫,其工程之浩大是可想而知的。不僅如此,他還對《古文尚書》、《篆韻篇》等也認真臨寫。這不單是他對書法方面所下的深厚功夫,也可見他從文字學,篆法上進行探索。所以對篆書的來龍去脈及其它變化,都能嫺熟於胸中,在書法篆刻作品中縱意所如,大小篆任意組合,而不違六誼,做到為人所不能為,為人所不敢為,終於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此外,他手臨的《石鼓文》、《唐摹蘭亭序》更數以百計。隸書幾乎臨遍了他所能見到的漢碑魏碑。            

   鄧散木先生的書法是廣博與精專的統一.他研究了正草隸篆個體,在每一體中,又能兼收各派;而同時每一體,學到可以亂真的地步,然後在從中出來,吸取長處,摒棄短處,把諸家各派的不同面貌融會吸收進自己的創作.晚年的書法作品,綜合他一生所接觸的藝術,而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揩書取顏其雄健渾厚,取歐其法度森嚴,對歐之結字研究精深,再廣探北碑摩崖刻石,豪氣縱橫、挺勁沉厚的獨特風格;篆書雜有甲骨、金文、和竹木簡的韻味,又有草書流動的筆意;隸書參以篆書結體;行書 吸取了篆書的凝煉老辣甚至還有篆刻的金石味;草書看上去似乎狂放而不經意,細一揣摩又筆筆精到一氣貫通。楷書的豪氣縱橫,挺勁深沉,篆書的園潤,隸書碑刻味,行書的俏麗,全部融而為一,晚年所作的草篆、草隸更是獨闢蹊徑,風格高古,形成熔正草隸篆於一爐的獨特風格。

鄧散木先生除了在詩、書法、篆刻、著述上的成就和深厚的古文辭方面的修養。對繪畫也有他的獨到之處,他早年學過西洋畫,水采風景熱烈明快。他所創作的肖形印,造像及印款上的圖與像,都能以寥寥數筆勾畫得神完意足,栩栩如生,這同早年的繪畫基本功訓練不無關係。中年以後他以書法金石入畫,所畫的“荷”“石”“蘭”“竹”這類文人畫,寫意寄情瀟灑遒勁,趣致盎然。以其筆墨的簡潔,氣勢的豪宕和意境的深遠,達到了與金石,書法異曲同工之妙境。   

    

鄧散木先生在治印方面,少年時就學習漢印,後來師承虞山趙石(古泥),但他並沒有一直追隨老師的後面,而是不斷地從各方面吸取養料,豐富自己。他從開始治印就精研六書,以書為本,先書後刻,做到書法與刀味渾然一體。加以他注重研究篆刻歷史變遷多方借鑒,所以根基很深。除了在篆書方面下苦功夫外,對古璽、秦漢印章的臨摹又作了刻苦努力,所作《兩漢官印考》印譜,精心摹刻達到可以亂真。對古陶磚甓、瓦當、碑額、錢幣、以及明清流派印章,他都能博採眾長冶於一爐,化為己有。他的篆刻作品法度謹嚴,以後逐漸發展面貌多樣意態宏大,刀法蒼勁有力,在印章的創作中他礙有善於控制全局的能力,細微處卻又安排得十分妥帖,從不經濟制度意處透露出獨到的功力。讀他的篆刻作品給人一個突出感覺就是磅礴的氣勢,一種快馬斫陣一往無前的氣概,一種極其強烈的藝術衝動。所以有人說他“以秦漢為經,而緯之以皖浙,旁搜遠紹,逐集大成。”他十分注重印章的章法。認為篆刻要講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缺一不可,而最要緊的是章法。他對於章法總結出臨古、疏密、輕重、增損、屈伸、挪讓、承應、巧拙、宜忌、變化、盤錯、離和、界畫、邊緣等十四項,論述甚祥。並自刻印章作為例證。鄧散木先生不僅對古人印論有深刻研究,自己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他常以徐堅論章法的一段話啟發學者:“章法如名將佈陣,尾相應,奇正相生,起伏相背,各隨字勢,錯綜離合,回互偃仰, 不假造做,天然成妙,若刪繁就簡,取巧逞妍,則必臃腫渙散拘牽局促之病矣。”確實很精闢,見解很高。其中主要的主張,不但反映在他的理論裏,也具體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有兩句話,可以說是對章法作了概括性的小結;“一字有一字的章法,全印有全印的章法,約而言之,不外需實輕重而已..“需實輕重”,正是章法的核心。鄧散木先生對章法所歸納的十四個方面,是他在藝術實踐中將古人和自己理論相結合的經驗總結,並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

散木先生熟悉文字源流,掌握書體變化,故能因字制宜,揉合各體篆書于一印.其關鍵是在不礙“六書”的原則下,適當變化其字形結構使之統一協調。他在《篆刻學》中明確說過:“惜人論印,謂須考訂一體,不可秦篆雜漢,各朝之印,當宗各朝之體,不可溷雜其文,更改其篆,持論固正,然失之拘,且於文字源流亦未加剖析,吾儕正不必泥而不化也。按:小篆中多古文,近世學者均已公認……如摹古璽印,假定其用古文,其中倘有一二字為古文所無者,則可以小篆遷就古文筆法以代之,不得謂之雜也……。”這就是他的觀點。並且他也是這樣實踐的。他這樣做,是一種創舉,對篆刻藝術的創新風格多樣化,是帶來不少好處的。鄧散木先生一慣主張什麼書體都可以入印,但有一前提即不論用隸、楷、行、草總得象一方印,要有書法、章法、要講藝術性,即使用簡化字入印,也同樣如此。“為工農”一印他在邊款裏說:“白石老人膽大如鬥,獨未敢簡化字入印,今試為之,頗似埃及古印,”“自力更生”一印的邊款裏他說:“得瓦削意”意思是有瓦當文字的味道。儘管簡化字卻是經過一番苦心經營不拘一格。同樣簡化字入印,這種治印的新形式還是離不開藝術家的素質與修養。也可以說是他晚年熔正草隸篆於一爐的創新之作。

     在書法創作上散木先生正、草、隸、篆各書體精妙的藝術感染力,讓人所折服。而他的治印不論牙、金、銀、銅、蜜蠟、琥珀、瓷及至水晶、瑪瑙、翡翠都可以奏刀。都能刻得與石章一樣的味道,而且方方不同耐人尋味。儘管水晶、瑪瑙、翡翠堅硬,印面堅滑刀鋒難入,他還是以絕妙的技藝將印章刻得十分雄渾,此技真乃印壇奇事。這也固然是散木先生的刀法熟練,臂力逾人的條件,而更主要的是他那敢於知難而進,勇於探索的精神,才能創出超人的業績。

     印款是印章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散木先生的邊款可以說集各體書之大成,正草隸篆無所不包,也刻了不少圖畫、人物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刻好一方邊款,同樣存在章法佈局問題,還要考慮與印面文字相協調。並需要一番精心設計,散木先生的邊款方方有特色,不但刻石章如此,在牙章、水晶、玉上照樣把隸書和狂草邊款刻得非常出色。可見他在追求藝術上的創紀錄地拼搏精神,是一貫的始終如一的。

著述

鄧散木先生一生自勵,治學嚴謹,著作豐富。他的理論專著,在中國書法篆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對書法及印學的發展起到作用。他的書法篆刻論著也受到國內外書法篆刻研究者的推崇。他所著的《篆刻學》由日本東方書店在八十年代翻譯出版,《鄧散木印譜》共九冊在日本由日本書學院出版部出版,刊出篆刻作品九百三十三印。他編寫的書法篆刻藝術的普及讀物,影響面遍及日本和東南亞,對發展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普及書法篆刻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著作可分為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詮釋、圖解和書法簡史論著、篆刻理論專著及文字學論述等,如:《石鼓斠釋》、《書譜序譯注》、《續書譜圖解》、《歐陽結體三十六法注釋》、《郇子今譯》、《西漢官印考》、《正篆篇》、《篆刻學》、《歐體書特徵分析》、等專著。二是字帖和印譜如:《三長兩短齋印譜》、《廁簡樓編年印譜》、《糞翁印譜》、《高士傳印譜》、《毛主席沁園春詞印譜》、《一足印譜》、《散木書陶詩》、《五體正氣歌》、《散木書三都賦》、《四體簡化字帖》、《鋼筆字帖》、等幾十部。還有介紹書法和篆刻的普及讀物如:《怎樣臨帖》、《草書寫法》、《鋼筆字寫法》、《書法百問》、《書法學習必讀》、《四體簡化字》、《篆刻的基本知識和發展方向》、等著作。

《篆刻學》這部印學論著,對印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書在一九七九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現已再版五次)《篆刻學》初稿系作者在三十年代課徒時講授金石篆刻的講義,曾經油印,後幾經修改補充始成此稿。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敘篆刻的歷史,分四章述篆、述印、別派、款識;下編論技法,共分五章篆法、章法、刀法、雜識(述刻刀、印材、印泥、拓款等)、參考(簡述有關篆文、印譜等參考書)。此書即引述了古人的有關論述,著重總結自己實踐中的經驗。特別是下篇中有關篆法、章法、刀法部分尤其心力所注處,所引例證,多為作者自製印,自我分析解釋,可窺當時的分朱布白的構思與匠心,可資啟發。《篆刻學》這部完備的專業著作系統地闡述了有關治印各種問題與獨特的見解,作了具體的論證使學者得益不少。

散木先生淵博的學識,超人的才華,勤奮的學者,在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和理論著述取得的成就。是他在創作上對藝術認真負責的獨創精神,見難而進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態度,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懈地嚴格要求自己,奮力創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年均访问量:368315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