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黑龙江省博物馆活动预告
发布日期:2021-05-17 新闻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并作如下阐释。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骤然间席卷全球,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与亲朋的互动交流,到我们对家园和城市的感知,到我们的工作及其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原本既已迫切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从而诘问我们的社会结构:对平等的呼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处于这些变化中的博物馆也不例外,文化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国际博协及其他国际组织进行的调研结果表明: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的形势是严峻的,无论是长期和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影响。
然而,这场危机也可以成为加快博物馆业已展开的关键创新的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更加关注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形式。
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呼吁博物馆欣然迎接这个时刻并且引领变革。现在是反思我们博物馆与所服务社区的关系的时候了!要尝试新的复合式博物馆文化成果模式;要大力重申博物馆对于建设一个可持续未来的关键价值。我们必须倡导文化作为一种驱动力,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与革新中所具有的创造性潜力。
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下,国际博协邀请各博物馆、博物馆专业人员和社区,来创造、构想和分享,在创造价值中的新实践、文化机构新的业务运行模式以及应对当前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博物馆协会
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黑龙江省博物馆针对“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基于博物馆自身定位及实践,精心安排,积极悬挂、展示2021年度博物馆日主题和宣传口号的旗帜、海报和标语,免费发放博物馆宣传册,通过免费为公众鉴定文物、举办自然类科普讲座、举办流动展览、交流展览、线上线下展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对博物馆日主题探讨的同时,彰显自身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
一、黑龙江省博物馆“流动博物馆”之“可以闻的展览——黑龙江省中药材特展”走进哈尔滨新区花园小学校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博物馆
承办单位:哈尔滨新区花园小学校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8日
展览内容:黑龙江省幅员辽阔,面积达47万多km2,复杂的地势和多变地貌使得黑龙江省成为野生药材大省,全省动植物野生中药材达800多种,总蕴藏量达27亿kg,大多生长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等村区,道地药材中的人参、鹿茸、五味子、刺五加、防风、黄柏、穿山龙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黑龙江省博物馆“流动博物馆”之“可以闻的展览——黑龙江省中药材特展”将走进哈尔滨新区花园小学校,本次展览展出包括人参、鹿茸、五味子、刺五加等100余种中药材,通过流动博物馆的形式使学生们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中草药文化。
二、“北国好风光 尽在黑龙江”系列展之“避暑胜地 红松故乡——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图片展”线下展览。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黑龙江省博物馆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8日
展览内容:“北国好风光 尽在黑龙江”系列展之“避暑胜地 红松故乡——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图片展”分为两个部分,精选97余张精美照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五营春夏秋冬的美好景色,以及五营生态和人文的独特魅力。黑龙江省博物馆结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与景区开展合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做出贡献。



三、“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展”走进吉林省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




“三皮”文化以赫哲族的鱼皮文化,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兽皮文化及这些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以渔猎经济为基础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文化。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黑龙江省博物馆以交流展览的形式,分别在吉林省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展”,旨在通过此次展览拉近由南北气候造成的地域文化差异,让更多地方的观众了解北方文化,也希望能唤起人们对“三皮”文化及“三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意识。
本此展览分为“三江船歌渔乡天锦”、“林海寻踪蕴美兴安”、“悠悠白桦千载神韵”和“民族瑰宝薪火相传”四个单元,以100余件代表性展品和自然场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向观众立体化多方位展现世居在黑龙江地区的渔猎民族鱼皮文化、兽皮文化、桦树皮文化的沧桑历史何延续至今的精湛技艺。
四、“黑龙江恐龙的绝灭”科普讲座。

本次讲座将从“地球历史的演化、恐龙的分类、恐龙的繁衍、恐龙生存的奥秘、恐龙的灭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带领小朋友们穿越到恐龙时代,揭开恐龙的神秘面纱,探寻恐龙背后的奥秘。旨在通过讲座激发小朋友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小朋友们深层次的科学思维,同时有利于他们从小建立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五、免费文物鉴定。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09:30 — 11:00,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鉴定专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鉴宝,鉴定的主要类别为:陶瓷器、玉石器、书画类、金属器、杂项类等,活动现场还将发放文博知识宣传册。
六、“倾听一座博物馆—龙博文物之声”系列节目。

倾听文物故事,感受国家宝藏,黑龙江省博物馆联合哈尔滨交通广播隆重推出:“倾听一座博物馆—龙博文物之声”系列节目,从考古发现到传世珍宝,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将在每周一、周五晚间17:25分,锁定FM92.5频道,打开你的耳朵,我们一起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
另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省博物馆副馆长佟国波、公共服务部主任李宛真将做客哈尔滨市交通台直播间,共同与广大听众探讨博物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以及省博物馆多年来在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举措。同时,哈尔滨市交通广播将在新浪“一直播”平台全程视频直播省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各项展览与活动。

七、“六大主题”线上展览。

让历史文物资源活起来,让文化网络空间亮起来,让民族精神内核传下去,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2021年,为贯彻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云演”“云展”“云游”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志愿服务关爱方面的作用,黑龙江省博物馆积极尝试文物事业改革创新和数字互联工作,开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新气象。
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千年丝路:寻找交流与互鉴的印记”、“斗茶味兮胜醍醐——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书画《斗浆图》”、“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篦点蛙纹陶壶”、“雪寄北大荒——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北大荒版画线上推送”、兆麟公园的“网红”——鸳鸯”、“北国好风光 尽在黑龙江”系列展之“避暑圣地 红松故乡——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图片展”六大主题线上展览,包含历史、自然、艺术三大种类、内容涉及历史文物、自然标本、书画、版画、以及文旅融合系列展览,借助视频、VR全景展览、动画、图文结合等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官网推送,带您云游龙博。









黑龙江省博物馆将以自身为桥梁,以“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为依托,积极营造观众关注博物馆、参与博物馆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宋天宁)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