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镇馆之宝之一:金代铜坐龙

发布日期:2015-10-13  新闻来源:  编辑:宋阳 赵海旭 刘婉琪

  

    

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动物形象,其形象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思想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影响,不断变化与完善。到唐宋时期,龙的形象中凤眼、鹿角、蛇身、兽肢、鹰爪及流畅的体型基本确定下来,而广为后世效仿保留至今。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北方民族女真族,入主中原后建立了威震一时的大金国,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龙,也成为金代帝王喜爱的王权象征之物。

这件珍贵的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于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龙为黄铜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各有一双向分开的扁钉残迹,当是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可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金史舆服》载,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十二月规定,将金辂轼上坐龙改为凤,知金辂上曾饰坐龙;又据大辇······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记载,可见大辇顶轮上也饰有坐龙。有人认为:此坐龙与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巡幸析津(今北京),如乘金辂和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巡幸上京所乘大辇上的装饰有关。

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这尊金代铜坐龙是黑龙江省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现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唯一一家具有该文物知识产权和国家注册登记资格的单位。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5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